“以江湖的方式進入,用商人的方式退出”。這句話用來形容中國PCB企業的成長過程,相當貼切。
中國PCB企業初涉江湖時,可謂“人窮志短”,靠著外國廠商的訂單討生活,做著代加工,似乎沒什么理想。
隨著歐美發達國家調整產業結構,外資PCB企業紛紛入駐中國,中國PCB產業出現爆發式增長。2002年,超越臺灣,成為全球第三大PCB產出國;2003年,成為全球第二;2006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此后連續五年穩坐龍頭;2010年,中國PCB產值占據全球38.3%。
十年里,中國成為了“制造大國”,中國PCB企業跑馬圈地,野蠻生長。但與此同時,金融危機爆發后歐美市場PCB訂單出口持續疲軟,國內人口紅利逐漸消失,過度依賴外資的中國PCB企業一度陷入困境。
歐美資本主導的江湖再無昔日輝煌,中國PCB企業開始放棄對外資的依賴,謀求自身核心競爭力——PCB產業轉型升級。“白手起家”的代加工商們儼然變成了意氣風發的商界精英,眼下“新基建”、“中國制造2025”等浪潮興起,中國主導的PCB江湖正在成形。
四會富仕一直專注小批量板,漸成氣候:2018 年其工業控制領域銷售收入高達2.17億元,占據全球工控總產值1.18%。面臨轉型,它選擇擴充產能,做大做強小批量板,在工控領域和汽車電子領域形成高端化比較優勢,朝著“國際一流小批量板企業”目標邁進,其前景如何?能否成就江湖傳奇?
告別野蠻生長
中國PCB企業來不及思考未來,而未來已來。
入世后,外資涌向中國大陸,因為這方沃土孕育著龐大的人口紅利,健全的工業體系和廉價的勞動力。中國快速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子消費市場和制造基地,迎來了半導體最好的發展時機,這一時期也被認為是PCB最好的時代。
但也是PCB最壞的時代。
原因在于,PCB作為電子元器件的重要組成材料,其驅動力應該來自半導體產業發展,歐美、日韓半導體產業均是如此。但是,中國PCB產業成長動力來自發達國家產業轉移,外資在中國只想著大規模生產、大幅度壓低成本,簡單且粗暴。如此“外力”下,本土廠商們極少考慮發展方向問題,對下游市場需求缺乏敏銳度,只是偏安一隅地做著“加工廠”。
這也是中國PCB企業“野蠻生長”十年期間,卻沒有誕生世界級巨頭的根本原因。2017年大陸PCB產值達到人民幣2000億元,占據全球總產值50.82%,但是行業龍頭深南電路(002916)和景旺電子(603228)占大陸PCB產值比重均小于3%,在全球前十大PCB廠商排名中,更沒有它們的身影。
尤其是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之后,中國廠商在中低端PCB市場上,依靠“規模生產,低價競爭”策略更加行不通。一方面,廉價勞動力不復存在,另一方面廠商過度集中于中低端市場,盈利空間所剩無幾。
窮則思變,伴隨著中國半導體行業興起壯大,下游廣闊的應用前景迫切要求上游PCB產業升級,以迎合“智能化”、“高頻高速”等發展趨勢。PCB企業逐步從“加工型”轉變為“創新型”。
在轉型的關口,出現了兩類企業發展方向:大批量板和小批量板。
大批量板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相對較大、單個品種產量大,主要應用領域為消費電子、計算機、通訊等,市場競爭較激烈,毛利率相對低。
小批量板企業單個訂單面積小、訂單數量龐大、交貨期短、技術難度大、個性化強,對企業的制造能力和管理能力要求較高,毛利率水平相對較高。
例如深南電路(002916)深度綁定中興、華為、諾基亞,依靠大批量板繼續擴大市場份額;滬電股份(002463)緊隨其后,業務以大批量剛性電路板為主。
四會富仕則把目光瞄準小批量板市場,既能夠延續小批量板技術優勢,又能適當避免激烈競爭。目前,小批量板上市公司主要有興森科技(002436)、崇達技術(002815)、明陽電路(300739)等,數量遠低于大批量板上市公司。同時,在內資PCB百強企業中,四會富仕排名僅次于前述三家。
得益于在小批量板市場持續發力,報告期內四會富仕毛利率表現良好,分別達到32.42%,29.16%,30.48%,29.59% 。
小批量板有大市場
那么,小批量板路指何方?
在應用領域方面,小批量板主要用于工業控制、汽車電子、交通、通信設備、醫療器械等領域。根據Prismark 統計,2018年全球PCB產業總產值達623.96億美元,上述小批量板下游應用領域占比約為55.4%,工業控制領域小批量PCB 產值約為28億美元,汽車電子領域則高達55億美元。
小批量板高定制化的生產模式高度迎合了下游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市場需求將不斷增加。
在市場定位方面,目前中國小批量板市場發展程度不如歐美、日本等國際市場。原因在于,其一,PCB產能轉移至中國時,以大批量的中低端PCB板為主,小批量板起步較晚且規模小;其二,由于小批量板關乎工業設備、通信設備、醫療器械等精密部件,所以歐美、日本都保留了部分小批量板產能。
目前,以四會富仕為代表,具有小批量板生產優勢的企業已開始承接較多歐美、日本客戶小批量板訂單。報告期內,四會富仕主營業務中來自日系客戶的比例分別達到74.99%、77.66%、79.09%和71.01%。
當然,歐美及日本小批量板產能將繼續加速向境內轉移,所以中國小批量板生產劣勢不會一直存在,并且有望趕超前者。
市場爆發前夕,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報告期內,四會富仕在工業控制領域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始終保持在60%左右,而在汽車電子領域收入占比持續增加,從16%躍升至28%,銷售收入復合增長率高達 66.80%。
工業控制領域和汽車電子領域對于PCB品質要求異常“嚴苛”:
一般工控機器設備使用壽命長達十年,并且需要在高溫高濕環境下不間斷運作,這就需要技術和工藝水平高的PCB產品,是細分領域的高端市場。四會富仕自主研發的“高多層高精度控制技術”廣泛應用于工控機器設備的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可編碼控制器(PLC)以及工業馬達中。
汽車部件使用壽命通常在15年以上,使用環境多變,溫度、濕度變化大,震動負荷高,對PCB性能要求更高。四會富仕的小批量板已成功打入汽車轉向馬達、遠程信息處理器(T-box)等重要汽車安全部件內部,其安全性能和優越品質可見一斑。
從業十余載,四會富仕一直追求“產品零缺陷、客戶零投訴”,以高品質的產品贏得了客戶認可。許多知名工業企業產品中,都有它生產的PCB板支撐。
例如橫河電機(YOKOGAWA)的工業流量測量計、古野電氣(FURUNO)的船舶雷達導航儀、安川電機(YASKAWA)的智能機器人、上海大眾和北京現代的汽車轉向馬達、中國中車動車信號控制系統等。
顯而易見,在小批量板的高端市場上,四會富仕的“工控板”和“汽車板”品質過硬、厚積薄發,其轉型道路愈發清晰。
巨量需求推動擴產
轉型道路“錢”景如何?
Prismark預測,2017年全球工業控制市場規模達2,110億美元,預計2022年將達2,560億美元。而PCB下游應用領域中,工業控制占比高達16%,僅次于通信設備和汽車電子。加之工控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中,小批量板使用率提升,該領域小批量板需求將穩步增加。
汽車領域形勢更加振奮人心,汽車電子普及會帶動汽車PCB量價齊升。新能源汽車及智能駕駛組件是主要推手,據預測,新能源汽車單車PCB用量將達1.24平方米,價值高達1281元,是傳統燃油車的3.6倍。國內新能源汽車2018年銷量突破100萬輛,預計到2020年將突破250萬輛,到2025年接近1,200萬輛,市占率超過40%。
新能源汽車儲能的金屬基板、智能駕駛毫米波雷達必須使用的高頻PCB,都是四會富仕的主要產品。
四會富仕敏銳捕捉到了下游廣闊的應用前景,正著手擴大產能。擬募資新建年產45萬平方米高可靠性線路板項目,該項目預計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約49,950萬元,新增凈利潤 5,814.92 萬元。
以中國為中心的PCB“江湖”正在形成,正如曾經PCB生產中心歐美、日韓等市場,中國PCB中低端產能必將出清,未來高端市場才是王道。四會富仕搶先布局:
在產品上專注生產小批量板;在應用領域上瞄準工業控制、汽車電力高端領域持續發力;在市場定位上,則選擇繼續面向日本市場出口產品。
事實上,該市場定位比較難以理解,四會富仕招股書中明確披露過“依賴日本客戶”風險,但并未展現出擴大內銷意向。關于這一點,或可以從PCB行業發展趨勢和四會富仕發家史兩個視角,解讀一二。
從行業來看,中國成為PCB生產中心之際,時代悄悄賦予了其在國際舞臺上發光發熱的使命,PCB企業終將走出去,并且是以“高端化”形象走出國門,四會富仕正實踐其中。
從企業發展來看,四會富仕成立伊始,便承接日企訂單,生產管理受日企啟發很大,例如引進“豐田看板”模式,嚴守產品質量關。繼續合作,能夠借其對質量的高要求,倒逼企業持續改進產品質量。同時,四會富仕致力于將自身打造為“國際一流企業”,自然不會畏懼國際化風險。
大浪淘沙,在PCB行業告別野蠻生長,迫切要求企業轉型之際。有的企業原地觀望,有的企業發力大批量板,找尋規模化效應,有的企業則瞄準小批量板,布局PCB高端市場。使命不同,選擇不同,對于四會富仕而言,繼續朝著高端化方向打磨小批量板,“工控板”和“汽車板”兩手抓,穩步擴產,既是下游廣闊的市場在召喚,也是打造國際一流PCB廠商的使命所在。大河東去,終將融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