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資源部網站上,公示了包括華為在內的7家單位關于甲級測繪資質申請的審查公示。據申報甲級測繪資質單位公示意見表顯示,華為申請甲級專業范圍為導航電子地圖制作。公示通過后,華為將成為我國第20家可以合法制作高精地圖的企業。
業內皆知,高精地圖是自動駕駛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華為若是獲得甲級資質,那么就意味著其可以在之后開展與自動駕駛高精地圖相關業務。同時,對于華為在整個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來說,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高精地圖爭奪戰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國內擁有合法制作高精地圖的企業廠商,包括四維圖新、高德、凱立德、騰訊大地通途等在內共有19家。
此外,媒體報道稱,在整個行業中,真正具備完整地圖及能力的公司,只有5家,為四維圖新、高德地圖、百度地圖、易圖通和凱立德。因此,相較于其他行業,具備完整地圖能力的企業在社會上屬于稀缺資源。
但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地圖,尤其是高精地圖,更是巨頭們在未來必備的基礎能力。因此,巨頭對于地圖的爭奪戰則不可避免。
在這場爭奪戰中,BAT三大巨頭,只有百度是通過不斷測繪,以及購買其他地圖數據的方式逐漸完善自身地圖能力。
騰訊除了自身旗下的地圖產品外,還入股四維圖新。阿里則是通過并購高德地圖而獲得地圖能力。剩下的凱立德,則一度被掌控在小米和平安手中。
現階段,擺在華為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么收購一家地圖廠商,從而獲得完整的地圖能力,要么就是自己一點一滴的積累數據,完成地圖測繪工作。
但不管是收購還是自己做,于華為而言,如果想要在自動駕駛時代做汽車行業中的增量供應商,那么其必須要具備高精地圖能力,才能占據制高點。
華為自動駕駛
眾所周知,華為5G技術領先世界,而這也給了其深度布局自動駕駛領域,成為增量供應商的能力。但僅僅有通信技術還不夠,華為仍在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
首先,在操作系統層面上,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近日接受外媒采訪的時候表示,“鴻蒙”操作系統完美適應物聯網,同時還能夠應用在自動駕駛領域。
據了解,“鴻蒙”是華為開發的自有操作系統,它能將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智能穿戴統一成一個操作系統,并且比安卓系統快60%。
如果任正非所說能夠成為現實,那么就意味著華為在除了5G技術之外,在車載操作系統方面,也有了自動駕駛的布局。
其次,業內皆知,關于自動駕駛芯片,基本上被英偉達和Mobileye所壟斷。而華為除了擁有能夠支持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的計算平臺MDC600外,其還在年初發布了一款全新的5G多模終端芯片巴龍5000,該芯片是全球首個支持V2X的車載多模芯片,同時,其還能夠支持自動駕駛技術。
基于上述所言,我們不難看出,一旦華為申請的甲級測繪資質,那么華為將成為第一個同時具備“5G通信技術+鴻蒙車載操作系統+自動駕駛芯片巴龍5000+高精地圖”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華為布局的鏈條非常長,這使其在自動駕駛領域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護城河”,并在競爭維度上取得巨大優勢。
小結:
在此前外媒的報道中,華為首席戰略架構師黨文栓曾表示,最快將在2021年推出自動駕駛汽車。從華為近段時間的動作來看,其也在為自動駕駛時代的到來做準備。而對于地圖能力的爭奪,則成為華為備戰自動駕駛增量供應商中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