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泛在電力物聯網”在資本市場閃亮登場,并成為A股市場上新崛起的一大板塊。隨著近日岷江水電等龍頭概念股年報出爐,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再度被電力新能源行業報告屢屢提及。
泛在電力物聯網是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下稱“國網公司”)提出的概念,而過往電力設備行業的投資80%以上來自國網公司,可以說是行業中唯一的甲方。
為此,記者專訪了興業證券研究院、高端裝備制造研究部總經理蘇晨,聽他進一步解析泛在電力物聯網對于國網公司以及整個電力新能源行業的意義。
蘇晨介紹說:
第一,當前國網公司在電費持續下降的大背景下,面臨收入利潤下降,投資能力收縮的局面,單純只依靠此前高投入上規模的發展方式,路已經越走越窄。
第二,配網側面臨一些顛覆性的技術,國網公司面臨管道化的風險,可能成為中國郵政和中國電信——在行業大變局之中逐步被邊緣化和通道化,喪失此前在行業中的絕對核心位置。
第三,此前國網公司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聯網(注意不是能源互聯網),主要著眼于遠期的一個構想,是在大戰略層面做出的設計。
堅強智能電網包括特高壓與智能電網的投資,在過去一年頗具成效,在“十三五”期間總投資過萬億,堅強智能電網也基本建成。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泛在電力物聯網有建設的必要,是堅強智能電網的延伸與發展,是對智能電網中信息通信業務的繼續強化。國網公司新任一把手寇偉將兩者合稱“三型兩網”(樞紐型、平臺型、共享型/堅強智能電網+泛在電力物聯網)。
蘇晨表示,國網公司的投資方向幾乎決定著行業的發展方向,也決定著產業鏈的興衰。同時提升新能源的并網效率,打造車聯網和充電樁聯網系統也是泛在電力物聯網的重要內容,將推動國內新能源發電和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
根據調研及訪談情況,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兩大核心公司國電南瑞和國網信產集團,在過去幾年信息通信板塊對國網公司的銷售收入差不多在130億元至150億元區間,兩者市占率超過80%,當前兩者的訂單增速都達到30%至50%。
同時對比上一輪智能電網投資的情況,整體行業投資差不多占電網總投資的5%至10%,電網投資整體穩定在4000億元至5000億元區間,同時未來三年電網投資的重點將向泛在電力物聯網傾斜,且時間緊任務重,要在2021年底之前建成泛在電力物聯網,必然帶來這兩年投資的加速。
在蘇晨看來,未來國電南端和國網信產集團將成為行業發牌機或者路由器。也就是說,泛在電力物聯網投資基本上80%以上的訂單會流向這兩家公司,它們將是行業中的總包商,是食物鏈頂端的公司。
鑒于電網信息通信對于安全和數據保密的嚴苛要求,國網公司也不太可能將這些業務放給體系外的企業來參與,且兩家公司過去就在行業中有豐富的經驗,因此是當之無愧的龍頭。
“不過,這一次寇偉也提出了共享型、平臺型和樞紐型企業,以開放的態度來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我們認為這一次非電網系公司也有很大的機會作為供應商參與其中,比如表計類公司和智能巡檢機器人生產商,這些終端采集市場本身就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也一定有很大的機會。”蘇晨表示。
券商觀點:
根據興業證券、民生證券此前的報告,作為國網公司推動的網絡建設,國網下屬公司及已與國網有供應合作的廠商或將在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中具備更大先發優勢。除了國電南瑞和岷江水電,電網營銷系統的核心供應商朗新科技、國網電商的上市平臺遠光軟件將集中受益。
智能采集終端供應商也是重要受益方,包括林洋能源、海興電力、炬華科技、新聯電子、億嘉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