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習近平主席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未來,中國將在五個方面加大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力度。這被外界解讀成中國對外開放的又一次積極信號。
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要擴大多個領域開放。4月,博鰲論壇上中國又宣布新的開放措施,從這一些列的舉措中不難看出中國政府對外開放的決心。
而對外開放決心背后是中國始終如一信守諾言的開放態度,今年上半年,中美“貿易戰”觸發,和很多在美國貿易壓力下迅速“投降”的國家做法不同的是,中國沒有朝令夕改,上海進博會不僅按計劃舉行,而且美國參展企業占據了相當大的份額,這不僅展示了中國不受國際環境變遷干擾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態度,也展現了中國在未來國際競爭中的擔當和格局。
今天,新一輪的開放不僅會將中國推向世界舞臺的中央,也會給全世界帶來更多發展的機遇。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國家已經看清了這一點。
對于汽車產業來說更是如此,此次進博會專門設置了汽車展區,全球幾乎所有主流車企悉數亮相,要知道,即便是當今的底特律車展和巴黎車展沒有如此強大的號召力。
就在進博會開幕的前幾天,本田宣布,將向通用自動駕駛子公司Cruise總共投入27.5億美金,與之共同研發自動駕駛技術。
10月29日,全球最大的車企大眾汽車集團被爆料,正與福特進行戰略合作。今年早些時候,寶馬和戴姆勒-奔馳同時對外宣布,雙方將合并旗下的共享出行業務、充電業務、泊車業務、網約車業務,這些業務將會裝進一家新成立的公司。
如此緊鑼密鼓的合作在前些年還不多見,“抱團取暖”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如果說,過去一百年汽車工業靠技術爭天下,那么未來一百年,汽車工業競爭靠的一定是格局。
面對新一輪的開放,中國汽車產業也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國際競爭,產業升級,新能源、智能化技術等都已經擺在我們面前。想必身處汽車產業的大佬們看得比誰都清楚,怎么做?自然不用旁人多說。
前段時間,汽車行業爆出“黑水軍”事件,波及十幾家車企,有意思的是,被卷入“黑水軍”事件的企業清一色都是中國品牌車企。這背后孰對孰錯我們暫且不予評論,但如此行為未免有些小家子氣了。
顯然,作為中國汽車產業中堅力量的你們還沒有做好迎接機遇與挑戰的準備。雖然我國自主汽車品牌已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本土激戰正酣,但能有實力參與國際競爭的車企并不多。
在此之前,不論是,一汽、東風、長安三家簽署技術合作協議,還是吉利、長城、廣汽、上汽、奇瑞等國內具有競爭力的自主品牌車企都還走在挑戰跨國品牌的道路上,整合優勢技術參與全球競爭仍處于探索階段。
如何做到真正的開放和包容,“抱團取暖”參與國際競爭,讓中國汽車走在世界舞臺的中央。我想這才是當前中國汽車產業最應該思考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