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紐約時報》日前報道,大華和海康威視因涉嫌協助侵犯少數民族人權,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對其進行制裁。
報道稱,美國議員上月要求美國國務院和財務部官員從監控系統(包括收集生物特征和DNA數據)中獲利的中國公司實施制裁,海康威視及大華被特別選出進行制裁。
此外,《泰晤士報》也引用了美國國會信函,信中敦促對大華和海康威視實施制裁。2018年8月28日,經《泰晤士報》證實,特朗普政府已積極接收了這封信,目前正在考慮實施制裁。
《紐約時報》稱,根據特朗普政府啟用《全球馬格尼茨基法案》及【行政命令13818 】,一旦對海康威視和大華實施制裁,措施將包括:
1.凍結海康威視和大華在美國的所有資產(從財產到現金);
2.禁止其與美國個人/公司(如:其雇員和分銷商)進行一切交易;
3.海康威視和大華高管可能會暫停獲得美國簽證的權利。
特朗普政府一旦實施制裁加之禁令,以及和或將出現關稅相結合,大華和海康威視面臨巨大挑戰。
事實上,目前在美國出售或購買大華和海康威視產品的客戶正面臨的成本及風險在上升,且美國限制誰將允許使用大華和海康威視產品,以及需要考慮制裁是否已經實施,甚至能否再次獲得這些產品。
此前,美國眾議院于5月24日以351-66票壓倒性優勢通過NDAA 2019(《國防授權法》),其中包括一項增補提案,建議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美國政府和國防部與中興、海能達、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電信、視頻監控設備公司進行商業交易。
目前,該議案處于美國國會立法程序中,尚未最終通過并生效成為法律。海康威視官方也發布聲明,指責美方的做法缺乏事實依據,表示將堅決捍衛公司的聲譽和合法利益。
據悉,海康、大華在美國業務絕大部份都是商業,家庭等應用,政府和軍方占比極低,并且都有相當比例代工,因此即使法案生效,影響預計也極為有限。
大華此前也回應了美方禁令影響:相關業務占比小,基本上沒有什么影響。
目前中國安防領域超過1/3市場份額由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占據。高盛曾統計,當前全球攝像頭總數高達14萬億個,中國國內安防市場已達5600億規模,未來行業增速達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