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在持續開展以液氧烴類發動機為代表的火箭動力可重復使用技術研究,突破了產品不下臺連續多次熱試車、大范圍推力調節、多次起動、重復使用快速處理等多項關鍵技術。”近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六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劉志讓透露了主發動機重復使用技術及適應性改進工作的相關情況。
那么,相較一次性火箭,可重復使用火箭對發動機有著怎樣的要求呢?“返回和回收這一過程對火箭發動機的推力調節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現役火箭發動機具備一定變推能力,可將推力降低到額定推力的70%左右,但要滿足回收要求,需要將推力降低到額定的40%甚至30%。變推范圍越大,設計難度越大。”劉志讓解釋說。
據了解,目前,我國制定了重復使用運載器的發展規劃,按照近、中、遠期的目標確定3條技術途徑,同步開展工作,梯次形成能力。劉志讓介紹,六院也已將重復使用航天液體動力作為重點,按照規劃的路徑整體推動研究工作。
第一是基于現役火箭構型,開展主發動機重復使用技術研究及適應性改進工作,近期完成回收驗證工作,解決落區安全問題,2025年前后實現落區可控回收、部分重復使用等目標。
第二是基于新研火箭構型,開展重復使用液氧烴類發動機研究,支撐垂直、水平等多種回收方案,中期具備一二級火箭重復使用能力,推動兩級入軌航天運輸產業形成,2030年實現完全重復使用兩級運輸系統的工程應用。
第三是基于水平起降重復使用運載器構型,開展吸氣式組合發動機研究,遠期形成單級入軌運載器的工程應用。
劉志讓坦言,發動機在所有熱機中工作條件最為嚴苛,為重復使用帶來了很大挑戰?!耙淮涡曰鸺l動機可能工作幾分鐘就完成了使命,重復使用發動機的工作壽命則需要增加。”劉志讓解釋說,“這要求發動機設計理念從強度設計向壽命設計轉變,并需要解決結構可靠性、健康管理、使用維護與快速檢測、壽命預測與評估等技術?!?/p>
此外,六院還瞄準更遙遠的未來,開展了組合循環動力技術的研究和地面集成試驗。組合循環動力如果研發成功,可支持水平起降天地往返重復使用飛行器的服役,將提高快速進出空間的能力。
“該技術擬將航空發動機、沖壓發動機和火箭發動機結合,在大氣層內外不同環境下各展所長。”劉志讓說,3種動力形式都在不斷發展,如果能組合在一起將是極大的創新,但要實現整個結構效益最大化、飛行軌道最優化以及良好的經濟效益,還面臨多重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