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越來越多的輕小型無人機進入百姓生活:電商用無人機送貨、人們用無人機帶年貨拜年、無人機航拍……然而,隨著“飛友”的增多,無人機也有些“失控”。近年來,無人機頻繁闖入各地機場“凈空區”,多次造成航班晚點,對民航飛行安全構成了威脅。
隨著技術的進步,民用無人機正逐漸走進消費領域,普及速度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料。當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探索使用無人機完成各種工作任務,消費市場無人機的銷量隨之迅速增長。與此同時,在快速崛起的產業背后,無人機流行帶來的安全問題也在迅速發酵。
為解決無人機監管無法可依的問題,2009年以來,中國民航局在民用無人機領域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和規定。如2013年11月,國家民航局飛行標準司印發《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對無人機進行了定義與分類。2015年12月下發了《輕小無人機運行規定(試行)》,對輕小無人機做了更細的分類,并首次提出了無人機云系統管理的理念。2016年6月,國家民航局就新修訂的《民用無人機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進行意見征集。按照相關規定,無人機駕駛員的資質分駕駛員自行管理、行業協會管理和民航局管理3種。所飛機型要辦理相關適航手續,并遵循空管規定,申報飛行計劃,在合法空域飛行。
應該說,新技術的產生往往會對現有的管理模式和法律法規提出挑戰,這就要求管理部門及時了解技術動向、加強前瞻性,及時修訂具有可行性的新規則。一方面,雖然無人機帶來了很多的風險,但相關部門不要只有“堵”的思維,要多考慮用技術的力量,通過運用互聯網先進的技術手段,做到管疏結合;另一方面,中國無人機產業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這很難得,而我們的思維和管理水平也應該有相應的跟進,做到了這一點,中國的無人機產業才能持續在世界市場保有競爭力。
無人機的規范管理勢在必行,未來幾年無人機將會有更大的發展,將會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更多的精彩,但相關法律也亟待跟進。一個服務于低空空域民用無人機的公共監管法律體系,將引導和規范無人機行業,為無人機法規的建設和完善保駕護航,推動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