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互聯網+”、“健康中國”等頂層戰略設計規劃先后出臺,醫療改革不斷深入,加之人口老齡化加劇、醫療信息化進程加快和居民健康意識加強,社會對醫療健康的需求日益凸顯,我國互聯網醫療產業發展迅速。
但是,前景無限的互聯網醫療近來卻頻頻遇冷。繼移動醫療第一股就醫160被曝裁員300人之后,老牌互聯網醫療公司尋醫問藥網也被曝大規模裁員。這難道是互聯網醫療寒冬將至的前兆?
我國互聯網醫療發展前景雖然廣闊但目前還存在很多棘手的問題,其中最大的難點仍是盈利模式未能形成規模化。目前參與互聯網醫療的體驗人群雖然不斷提升,但開發相關項目的互聯網醫療公司并未從虧損的境況中走出來。去年12月份,就醫160成功登陸新三板奪得互聯網醫療第一股的稱號,為整個互聯網醫療行業注入一劑“強心針”,但真實的情況卻是就醫160從2013到2015的三年間的虧損竟超過4000萬元,令整個行業一片嘩然。
目前國外移動醫療的盈利主要來源于醫院、醫生、藥企和保險公司等,美國的ZocDoc就是通過把患者資源帶到合作的醫生那,從而向醫生收費。然而中國醫改體制決定了中國的移動醫療是無法像國外醫療一樣的,我國對在線診斷能夠提供怎樣的醫療衛生服務邊界上并不清晰。盡管互聯網三巨頭巨頭BAT在醫療領域已摸索多年,多次布局,但總體表現欠佳。春雨醫生、丁香園、微信集團、平安好醫生今年也陸續推出了在線問診收費的模式,但最終的結果也都不盡人意。加上當下的政策并不允許在線診斷的發生,國內互聯網醫療的發展阻礙重重。
那么互聯網醫療的下一站出口究竟在哪?互聯網醫療行業的大佬將于10月30日在深圳舉辦的“OFweek 2016中國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大會”上對互聯網醫療的應用現狀、創新發展及未來趨勢進行深入剖析,為產業發展指點迷津。屆時,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項目研究員、醫療機器人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磊、中科院健康信息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元亭等專家將會出席大會,并帶來人體傳感器網絡和可穿戴醫療技術方面的主題演講。
盡管互聯網醫療當前發展還面臨諸多挑戰,但在經歷了探索期和啟動期之后,隨著移動互聯網、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VR)、大數據、云計算等諸多技術與醫療不斷融合,數據與服務的交互日益深入,互聯網醫療全產業鏈將會連通,即將進入高速發展期。預計到2017年,中國僅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就將達到200億元,未來3年復合增長率約60%,市場空間巨大,增長迅速。未來,我們對互聯網醫療還是滿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