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6中國(長沙)智能制造峰會9月6日至7日在湖南長沙舉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劉烈宏出席會議并發表主題演講,分享了中國電子和長沙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合作模式,取得的成績,以及中國電子在智能制造能力建設中的心得體會與實際成效。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劉烈宏
中國電子與湖南長沙共同懷有以智能制造為突破,推動產業發展的志向,同時,也具備發展智能制造良好的互補性。
打造“研究院+工業云”央地合作新模式
我們率先與湖南省和長沙市簽訂了智能制造戰略合作協議,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已經形成了“研究院+工業云”的央地合作的發展模式,具體來講就是合資成立智能制造研究總院,作為業務總體組織的平臺,建設長沙工業云,作為技術基礎設施的平臺,通過兩個平臺雙輪驅動,打通智能制造的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服務鏈。
既發揮長沙市的政策優勢和工業基礎優勢,又發揮中國電子的專業優勢和市場化運作優勢,帶動國際國內產業資源對接長沙本地基礎,并實現能力和業務落地,形成“1+1+N”的智能制造產業生態。
2016中國(長沙)智能制造峰會現場座無虛席
發展智能制造要做到五項結合
發展智能制造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為此我們在產業發展中重點做好五項結合,分別是頂層設計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核心能力與解決方案相結合、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相結合、需求引領與能力供給相結合、產融聯動與生態培育相結合。
頂層設計與重點突破相結合
首先我們堅持頂層設計與重點突破相結合。中國電子在集團層面將智能制造作為戰略新興業務予以統籌規劃,充分結合IBM、Siemens等戰略伙伴的頂層設計能力與產業實踐經驗開展頂層設計,制訂了《中國電子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專項規劃》。 同時,在發展模式上我們堅持全球戰略思維,開展高起點的國際化合作,先后與IBM、西門子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強化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技術合作與能力共享,相關合作成為了中美、中德政府間推進全面合作的重點關注領域。
核心能力與解決方案相結合
其次,我們堅持核心能力與解決方案相結合。經過長期的技術沉淀與產業化發展,尤其是近年來通過加強系統攻關, 中國電子已形成從芯片到整機、從基礎軟件到大型系統、從主動防御到聚合服務的體系化網絡安全核心能力,以此核心能力為基礎,已在我國關鍵工業控制領域、涉及國防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形成了一批安全可靠整體解決方案并得到廣泛應用。
在此基礎上,中國電子推動了網絡安全核心能力與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的深度融合,在智能制造的多個領域,形成了成型的安全可靠整體解決方案。
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相結合
再次,我們堅持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相結合。中國電子將自主創新作為智能制造產業培育的核心,著重開展了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強人才體系建設。二是強化業務能力整合。三是重視標準引領作用。四是增設專業研發中心。在自主創新的同時,中國電子注重將自身的核心能力和優質產能與國際龍頭企業的關鍵技術和先進裝備結合,初步形成了跨界協同的國際化創新生態系統: 一是與IBM成立“CEC-IBM智能制造聯合創新實驗室”。二是與西門子成立“中國電子-西門子智能制造應用服務中心”。
需求引領與能力供給相結合
智能制造的發展難點在應用,中國電子門類齊全的制造類企業,為我們研發智能制造產品提供了豐富的用戶需求和應用環境,可以高效地實現開發過程和使用環節中用戶需求與供給能力的充分對接。中國電子在集團內部圍繞新型顯示制造、金融機具制造、高新裝備制造、電腦整機制造、工業云平臺應用等多個領域設立了智能制造應用示范工程。加強智能制造成果在內部的首臺(套)應用,以需帶研,推動了中國電子智能制造需求側與供給側的協調統一發展。我們建設實施的多個項目成為我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
產融聯動與生態培育相結合
最后,堅持產融聯動與生態培育相結合。 中國電子廣泛聚合資源,積極構建安全可靠的智能制造產業生態鏈。一是加強與地方政府合作。二是建設智能制造特色園區。三是發起設立200億規模的“中國電子智能制造產業基金”。
展望未來,中國電子將和長沙一同努力,攜手各界合作伙伴,將工業云平臺切實打造成面向企業服務的公有云形式的數字化工廠解決方案,共同為企業拓展價值鏈,構建資源共享,價值共贏的產業生態體系。
本文摘自劉烈宏總經理的現場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