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0日-12日,亞洲3D打印、增材制造展覽會(簡稱"TCT亞洲展")在上海跨國采購會展中心舉辦,北京太爾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太爾時代)攜UP mini 2 -- 新一代消費級桌面3D打印機亮相該展會。展會期間,太爾時代首次對外發布了中小學教育整體解決方案,并在同期舉行的"TCT Inspired Minds 3D打印創智課堂(簡稱創智課堂)"上公開演示。為此,OFweek3D打印網編輯獨家專訪了太爾時代市場總監郭嶠先生,一起探討3D打印產業的發展前景和趨勢,以下為采訪文字實錄。
年初在CES展會上,太爾時代重點發布了UP mini 2,作為升級版,相對于前一代產品主要進行了哪些性能改進及提升?
郭嶠:太爾時代UP mini 2是一款面向學校和家庭教育、三維設計和打印入門的消費級3D打印機。它繼承了UP mini 操作便捷、性能可靠、性價比高的原有優勢,并在外觀設計、功能配置、操作使用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除此之外,在人機交互界面進行了更加精細的考量,以利于提供最佳的客戶體驗,實現千家萬戶使用3D打印機的夢想,同時也顯示出太爾時代在3D打印領域中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的實力。
近期,3D打印巨頭3D Systems退出消費級市場,對于該事件您如何看待?消費級3D打印市場是否真的"無利可圖"?
郭嶠:目前3D打印行業外熱內冷,雖然各界持續看好,但市場仍然未完全打開。不僅僅是3D Systems公司,2015年大多數上市企業的財務報表都十分慘淡。3D Systems公司此次退出消費級市場,或許是在為之前的激進買單。作為上市公司,3D Systems有著完整的產業鏈,以及雄厚的研發資金可以投入到產品設計方面。但是與此同時,上市公司也需要維護股東利益,滿足股東的利益訴求。目前工業級3D打印市場是3D Systems的核心,同時也是更能盈利的領域,而消費級市場卻不能帶來足夠的利潤,短期內作出戰略調整,暫時放棄消費級市場是完全基于自身情況的正常的做法,并不能證明消費級3D打印市場正在走下坡路。
當然3D Systems公司退出消費級市場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3D打印產業發展更需要理性看待。雖然桌面3D打印機不像工業級產品那樣具有多功能和高參數,但是其便攜性和可操作性卻是大型工業3D打印機所無法比擬的。因此消費級3D打印市場前景依然很樂觀,但是前提是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及操作體驗,找準市場定位,盲目跟風只會被市場淘汰。隨著國內廠商的大規模進入,可以預見到,未來消費級3D打印市場將成為廝殺競爭的"紅海",而聰明的企業早就開始行動了!
作為國內最大的消費級3D打印廠商,太爾時代認為哪些應用領域更具前景?
郭嶠:我們認為教育領域將成為消費級3D打印應用下一個潛力市場。3D打印技術可以彌補學生普遍動手能力薄弱的問題,更加便捷的建模也更容易讓學生實現創造和想法。太爾時代也一直將中小學視為3D打印技術應用的重點領域。在本次TCT上海展會上,我們首次對外發布了"創酷營"中小學教育整體解決方案,并在展會同期舉行的"TCT Inspired Minds 3D打印創智課堂(簡稱創智課堂)"上首次公開演示。我們對"創智課堂"給予了大力協助,目的在于盡快將3D打印技術與我國教育部門的課程改革相結合,通過三維設計和3D打印方式,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
即將實施的《中國制造2025》中重點提到了發展3D打印產業,這對于產業發展有何促進作用?目前國內3D打印產業還面臨著哪些難題待解?
郭嶠:隨著國家政府各個層面的日益重視,以及企業和資本加大投入,使得3D打印產業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對于產業發展而言無疑是利好的。但是3D打印產業要做強做大,政府扶持只是錦上添花,更多地還需要企業下功夫做好產品,只有這樣才能提升產業整體水平。
目前3D打印行業發展瓶頸在整體需求上,3D打印不像光伏產業,光靠政府砸錢就能搞起來。如果3D打印行業應用需求找不到,只能是賠錢。目前3D打印產業相對較小,市場接受和認知度還比較低。現階段除了政策鼓勵外,還需要增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接觸到3D打印,了解并學會使用3D打印機。只有經過這樣的過程,3D打印產業才能有所發展。對于企業而言,太爾時代除了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及產品質量之外,正積極推動3D打印技術應用普及。
在3D打印領域,速度和精度決定了效率及品質。太爾時代在這兩方面如何做好平衡?進行了什么樣的改進和提升?
郭嶠:從用戶調查和市場反饋來看,3D打印機如果在精度、速度、穩定性、易用性這些方面滿足用戶體驗,再加上更好的性價比,用戶的產品偏好就會形成。因此,除了追求各種技術參數外,更應該注重創新設計,制定合理價格及提升產品品質。只有最大限度地為客戶創造價值,才能提升3D打印產品的競爭力。
在桌面設備進入市場之前,太爾時代在3D打印領域已經耕耘多年,將主要精力放在工業級設備和應用上。從全球市場來看,桌面級3D打印機更適合個人、設計師以及中小型設計公司,正是這些消費需求才引導太爾時代把目光投向桌面級3D打印機市場。由于在工業級3D打印領域的長期技術積累,使得太爾時代剛邁向桌面級3D打印市場便取得了不俗的表現,迅速成長為國內外消費級3D打印領域的領導企業。
由于進入門檻相對較低,2012年左右國內大批企業進入3D打印領域,多數企業經營困難。您認為國內3D打印產業是否會經歷新的洗牌期?應用市場遲遲未打開的原因是什么?
郭嶠:中國的3D打印行業規模小、集中度低,上游和下游缺乏全球市場領先的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微創新不斷出現,但顛覆性創新少。中國市場上推出或銷售的3D打印機大多采用開源技術,擁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較少。在金融投資方面,投資金額較低,尚未有從事3D打印制造的企業真正上市。而在材料方面,目前3D打印材料種類少、性能不高,材料通用性差,材料受限也制約著我國3D打印行業發展。
目前3D打印還處于"嬰兒期", 現階段更重要的是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3D打印。而在應用端,3D打印產品生產商還需要與各個行業的專家溝通,探討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改變傳統生產方式。3D打印產業發展需要產業鏈上的各方加強創新、研發、合作及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