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氣門”事件后,領導層下課、巨額罰款、股價跳水和市值大幅度蒸發和新款柴油車推遲上市等連鎖反應,使得大眾汽車在美國、歐洲與日本的市場規模加速萎縮,唯獨中國市場還算穩固。但大眾汽車的口碑也因此在多個國家地區市場降至最低點,使其技術研發與正常運營的資金出現巨大缺口。
綜合以下信息研判:
1、從2015年上半年不斷放出的關于“中方將加大一汽、上汽與大眾合資公司的持股比例;將更多的車型引入到中國市場;提升中方在合資公司話語權”等信息看:隨著合資公司的利潤率的提升,雙方都在尋求合作上的突破;中方希望擁有更多的決策能力、技術本土化的比例;德方需要獲取更多的利潤,補貼德國總部因在全球市場的頹勢而出現的負增長。
2、隨著中國政府主推新能源技術,中德電動車相關協議簽署,包括奔馳、寶馬、大眾(奧迪)等多家德國車廠都會在電動車/混動車的充電協議上與中國標準“無縫連接”。
3、以德國、法國為首的歐盟對阿富汗、中東等地的反恐政策,與美國出現了較大分歧。德國為了謀求戰后更大的發展空間與中國在更多領域進行深度合作。而中國因能源、發展、南海、臺灣、反恐以及中日關系層面因素,與美國的關系持續緊張。
用“陰謀論”分析:大眾“尾氣門”事件的在美國的爆發,是偶然也是必然。美國通過經濟手段打擊了德國品牌的信譽,讓德國汽車工業在美國、日本歐洲市場遭遇重創,對德國經濟發展無疑是來了一個“三腳連環窩心踹”。最終使得大眾汽車走向破產的邊緣。
筆者認為大眾“尾氣門” 在美國政府部分層面已經提前獲悉,只是等著適當的時候進行發酵。相對豐田(雷克薩斯)的“剎車門”處理方式和結果,美國政府需要用看似正當且無任何法律漏 洞的方式,制約日本汽車工業對美國本土工業造成的“入侵”。在政治上打擊德國、日本,在經濟上控制這些所謂的盟友。大眾“尾氣門”的爆發,恰好為出現在美 國在中東推行反恐行動、難民安置等問題與德國為首的歐盟國家出現分歧當口。通過對大眾的“合理打擊”,使得德國政府無論是輿論還是經濟以及政治上都極為被 動,勢必要在中東問題、歐盟合作甚至與中國經濟往來上看美國臉色行事。
就在此期間,10月29日大眾汽車集團和中國工商銀行(ICBC)在北京簽署了一項合作備忘錄,宣布雙方建立長期全球戰略伙伴關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出席了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儀式。根據合作備忘錄的約定,中國工商銀行將為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以及全球范圍內提供全面的商業銀行服務及支持。
這一消息無疑給丟魂落魄的大眾汽 車注入一支強心劑,“漢斯們”獲得了用于救濟的商業資金,“兔子們”通過經濟手段制約了大眾汽車。雖然有些與虎謀皮的感覺,但是從李克強總理表態要為江淮 汽車與大眾汽車的合作牽線一事來看,“禮尚往來”的雙贏局面也是一個不錯的結果。當然,如果“漢斯們”能夠謹記教訓,多防著點兒美國與中國走的更近些,還 是會有更多甜頭兒的。
1980年代改開之初,中國汽車工業與西方的差距已經不能用幾代來形容,經過“市場換技術”、“合資與自主并存”、“中國品牌出擊全球”等階段,中國汽車市場也將會出現風起云涌般的變化。大眾“尾氣門”的爆發,給中國資本影響大眾汽車一個絕佳的機會。或許與大眾合作的一汽、上汽不好有太多動作,不過以政府層面對大眾乃至德國討價還價,中國或將不再成為最大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