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智能硬件的發展風頭正勁,但目前市場尚處于拓荒階段,發展前景仍不明確。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市場環境中找準自身定位和作用,最大程度適應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將是智能硬件制造商們面臨的艱巨難題。
智能硬件市場迎來快速增長
以智能可穿戴設備為代表的智能硬件正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歡迎,而智能手環、智能手表更是成為重視健康兼具追求時尚的重要標志。今年6月以來,包括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競爭者杰布·布什等在內的國外政要被發現在多個場合佩戴 Watch,美國總統奧巴馬手上佩戴的是Fitbit智能運動手表,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則佩戴著Jawbone運動手環。
近兩年,在資本的推動下,智能硬件產品在不同領域中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很多廠商開始涉獵這個新興市場。在國外,互聯網科技巨頭如微軟、谷歌,消費電子企業如索尼、三星,以及耐克、阿迪達斯等傳統企業,都已經向智能可穿戴設備伸出了觸角。國內,百度布局的“云 端”數據模式正在建設中,奇虎360、小米、中興通訊等生產的智能手環都占領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除了大公司積極跟進外,一些創業企業也紛紛把目光瞄上了智能硬件。近日,一家來自新加坡的科技公司奧思OAXIS在北京發布了四款智能硬件產品——O2智能手環、Glo智能體脂分析儀、Vita 智能水瓶以及JiCheng鶴影手環。
OAXIS方面介紹說,O2智能手環擁有心率檢測功能, 幫助人們不再盲目運動,而是進行健康的有氧運動;Vita智能水瓶能通過獨特的水活力值,讓你像查看手機電量一樣直觀地了解到當前的身體水活力狀況;另外一款Glo智能體脂分析儀只需一次配對,就可以脫離手機使用。
據了解,奧思OAXIS是由一群年輕的大學生白手起家創立的電子科技公司,之前主攻美國和歐洲等海外市場,今年逐步將重心轉移到中國市場。奧思OAXIS 的CEO楊冠哲說,由上述四件智能硬件產品組成這智能套裝已正式登陸上線Pozible,開啟眾籌。
事實上,隨著PC、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等傳統設備市場都日趨飽和及成熟,設備制造商、零部件供應商及眾多處于科技硬件產品供應鏈上的其他企業,都強烈想要找到全新的增長機會。而很多企業認為,智能硬件就是下一個風潮產品。
業界人士認為,隨著傳感器技術的進步、零部件的能耗降低、電池的續航延長以及低功耗藍牙等無線標準的推出,未來幾年智能硬件設備將高速增長,而全球智能硬件設備的“風口”或出現在2020年。
目前尚處拓荒階段
雖然無論從數據上還是從產品數量上看,智能硬件市場的發展風頭正勁,但仍然存在著內冷外熱的尷尬,尤其是如今能夠實現真正盈利的企業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智能硬件設備市場仍然處于拓荒階段,發展前景也還不明確。
目前,無論是芯片、技術方案、算法技術、傳感器還是續航、顯示等方面的技術都在以“火箭”式的速度在探索發展,而借用這些本身還處于快速演變中的技術進行產品的搭建,就像是直接將實驗室的產品搬到了市場商業化中。
對此,中國可穿戴計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陳雪濤認為,智能硬件設備目前尚未形成一個行業,而只是一個細分市場。互聯網公司、IT公司和傳統的運動裝備公司都對產業有涉及,通過各自的消費電子類產品切入可穿戴市場。然而當前全球的智能硬件設備仍然還是個未能完全走出實驗室的新型產品。雖然面臨市場爆發期,但其規模和成熟度還需要時間醞釀。
正因為如此,知名K歌APP唱吧近日發布了三款硬件產品——唱吧麥克風、充電寶和麥克風支架,但這并不是業界火熱的智能硬件。唱吧CEO陳華稱,唱吧不是不做智能硬件,但用戶首先需要的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完美產品,是否智能只是解決問題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現在智能硬件市場最大的問題是為了智能化而智能化,在解決用戶痛點上并沒有大的突破,很少有產品能引爆市場獲得實際的銷量。我們應該從用戶需求角度用極致產品去解決已經存在的剛性需求,而創造需求比較難突破”。
奧思OAXIS CEO楊冠哲表示,隨著智能硬件的興起,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智能產品。但大多數產品僅僅關注某一個方面,從單一維度進行檢測和統計,讓很多用戶不得不買多款智能產品、安裝多個App,不僅操作繁瑣,數據之間缺乏關聯,也讓消費者的體驗很差。
未來必須與大數據結合
如同任何新興的計算平臺一樣,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市場環境中找準自身定位和作用,最大程度適應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將是智能硬件制造商們面臨的艱巨難題。
在業界人士看來,智能硬件設備的真正意義在于,雖然都是通過更豐富的傳感器和算法來更自動和低成本地數字化人的生活,然后,再通過更豐富的反饋介質和反饋機制來影響和改變人的生活,但這些智能硬件設備要比手機這樣的終端更能融入人體和生活。
硬件產業發展到現在,僅靠優秀的工業設計和包裝就能開發出一款產品就能改變行業的情況已不復存在。畢竟,再好的硬件設備,缺乏軟件支撐,只是一堆廢銅爛鐵。因而,無論是智能手環還是智能手表,智能硬件設備的核心在于數據的采集、計算、反饋以及最終對人的行為的改變。
作為硬件智能化的核心,大數據由過去單純的數字,轉化為如今的數據統計,包羅萬象。它不僅包括我們所說的客戶量,業務量,營業收入額,利潤額等等,還包括數據的整合與結構化,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廣泛存在于社交網絡、物聯網以及電子商務之中。
不過,可穿戴和大數據兩個領域的世界級權威Alex Pentland教授說,光有數據還不行,大數據需要的是超強的分析能力,以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技術手段與分析水平,還遠遠沒有將大數據真正的能量挖掘出來。要想讓智能硬件設備真的變成我們器官的延伸,甚至能夠幫助我們提升與生俱來的本能,大數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甚至是革命性的進展。
業界人士表示,可以預見,智能硬件設備將會層出不窮,但無論形態如何變化,最有意義的部分仍在于通過設備上的傳感器所采集并保存于云端上的數據。因為有了大數據的支撐,硬件設備才具有智能的屬性,而大數據則因為有了智能硬件設備的采集數據,才真正變得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