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物聯網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但他發展迅速,已經成為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世界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世界各國的未來信息化發展戰略,均從不同概念向物聯網演進。在中國,物聯網技術已從實驗室階段走向實際應用,國家電網、機場安保、物流等領域已出現物聯網身影。專家預計,物聯網技術將用三至五年普及,將會發展為上萬億規模的高科技市場。而我國目前在傳感網領域走在世界前列,中國與德國、美國、英國等一起成為國際物聯網標準制定的主導國。物聯網是由傳感設備、終端、信息處理中心和用戶組成網絡,本文將簡述物聯網終端技術及應用。
一、什么是物聯網及物聯網終端
物聯網
目前業界對物聯網還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概念,但普遍認可的概念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GPS)、激光掃描器、環境傳感器、圖像感知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筆者根據上述定義,按照網絡內數據的流向及處理方式將物聯網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傳感網絡層,即以二維碼、RFID、傳感器為主,實現對“物”或環境狀態的識別;二是傳輸網絡層,即通過現有的互聯網、廣電網、通信網或者下一代互聯網(IPv6),實現數據的傳輸和計算;三是應用網絡層,即輸入輸出控制終端,包括電腦、手機等終端。
物聯網終端
物聯網終端是物聯網中連接傳感網絡層和傳輸網絡層,實現采集數據及向網絡層發送數據的設備。它擔負著數據采集、初步處理、加密、傳輸等多種功能。
二、物聯網終端的基本原理及作用
原理:
物聯網終端基本由外圍感知(傳感)接口,中央處理模塊和外部通訊接口三個部分組成,通過外圍感知接口與傳感設備連接,如RFID讀卡器,紅外感應器,環境傳感器等,將這些傳感設備的數據進行讀取并通過中央處理模塊處理后,按照網絡協議,通過外部通訊接口,如:GPRS模塊、以太網接口、WIFI等方式發送到以太網的指定中心處理平臺。
作用:
物聯網終端屬于傳感網絡層和傳輸網絡層的中間設備,也是物聯網的關鍵設備,通過他的轉換和采集,才能將各種外部感知數據匯集和處理,并將數據通過各種網絡接口方式傳輸到互聯網中。如果沒有他的存在,傳感數據將無法送到指定位置,“物”的聯網將不復存在。
三、物聯網終端的分類
1、從行業應用分
主要包括工業設備檢測終端,設施農業檢測終端,物流RFID識別終端,電力系統檢測終端,安防視頻監測終端等,下面就幾個常用行業介紹一下終端的主要特點。
工業設備檢測終端:
該類終端主要安裝在工廠的大型設備上或工礦企業的大型運動機械上,用來采集位移傳感器、位置傳感器(GPS)、震動傳感器、液位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等數據,通過終端的有線網絡或無線網絡接口發送到中心處理平臺進行數據的匯總和處理,實現對工廠設備運行狀態的及時跟蹤和大型機械的狀態確認,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抗電磁干擾和防暴性是此類終端考慮的重點。
設施農業檢測終端:
該終端一般被安放在設施農業的溫室/大棚中,主要采集空氣溫濕度傳感器、土壤溫度傳感器、土壤水分傳感器、光照傳感器、氣體含量傳感器的數據,將數據打包、壓縮、加密后通過終端的有線網絡或無線網絡接口發送到中心處理平臺進行數據的匯總和處理。這種系統可以及時發現農業生產中不利于農作物生長的環境因素并在第一時間內通知使用者糾正這些因素,提高作物產量,減少病蟲害發生的概率。終端的防腐、防潮設計將是此類終端的重點。
物流RFID識別終端:
該類設備分固定式、車載式和手持式,固定式一般安裝在倉庫門口或其他貨物通道,車載式安裝在物流運輸車中,手持式則由使用者手持使用。固定式一般只有識別功能,用于跟蹤貨物的入庫和出庫,車載式和手持式中一般具有GPS定位功能和基本的RFID標簽掃描功能,用來識別貨物的狀態、位置、性能等參數,通過有線或無線網絡將位置信息和貨物基本信息傳送到中心處理平臺。通過該終端的貨物狀態識別,將物流管理變得非常順暢和便捷,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效率。
2、從使用場合分
主要包括以下三種:固定終端,移動終端和手持終端。
固定終端
應用在固定場合,常年固定不動,具有可靠的外部供電和可靠的有線數據鏈路,檢測各種固定設備、儀器或環境的信息,如前面說的設施農業、工業設備用的終端均屬于此類。
移動終端
應用在終端與被檢測設備一同移動的場合,該類終端因經常會發生運動,所以沒有太可靠的外部電源,需要通過無線數據鏈路進行數據的傳輸,主要檢測如圖象、位置、運動設備的某些物理狀態等。該類終端一般要具備良好的抗震、抗電磁干擾能力,此外對供電電源的處理能力也較強,有的具備后備電源。一些車載儀器、車載視頻監控、貨車/客車GPS定位等均使用此類終端。
手持終端
該類終端是在移動終端基礎上,進行了改造和升級,他一般小巧、輕便,使用者可以隨身攜帶,有后備電池,一般可以斷電連續使用8小時以上。有可以連接外部傳感設備的接口,采集的數據一般可以通過無線進行及時傳輸,或在積累一定程度后連接有線傳輸。該類終端大部分應用在物流RFID識別、工廠參數表巡檢、農作物病蟲害普查等領域。
3、從傳輸方式分
主要包括以太網終端、WIFI終端、2G終端、3G終端等,有些智能終端具有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接口。
以太網終端
該類終端一般應用在數據量傳輸較大、以太網條件較好的場合,現場很容易布線并具有連接互聯網的條件。一般應用在工廠的固定設備檢測、智能樓宇、智能家居等環境中。
WIFI終端
該類終端一般應用在數據量傳輸較大、以太網條件較好,但終端部分布線不容易或不能布線的場合,在終端周圍架設WIFI路由或WIFI網關等設備實現。一般應用在無線城市、智能交通等需要大數據無線傳輸的場合或其他應用中終端周圍不適合布線但需要高數據量傳輸的場合。
2G終端
該類終端應用在小數據量移動傳輸的場合或小數據量傳輸的野外工作場合,如車載GPS定位、物流RFID手持終端、水庫水質監測等。該類終端因具有移動中或野外條件下的聯網功能,所以為物聯網的深層次應用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市場。
3G終端
該類終端是在上面終端基礎上的升級,增加了上下行的通訊速度,以滿足移動圖像監控,下發視頻等應用場合,如:警車巡警圖像的回傳、動態實時交通信息的監控等,在一些大數據量的傳感應用,如震動量的采集或電力信號實施監測中也可以用到該類終端。
4、從使用擴展性分
主要包括單一功能終端和通用智能終端兩種。
單一功能終端
該類終端一般外部接口較少,設計簡單,僅滿足單一應用或單一應用的部分擴展,除了這種應用外,在不經過硬件修改的情況下無法應用在其他場合中。目前市場上此類終端較多,如汽車監控用的圖像傳輸服務終端、電力監測用的終端、物流用的RFID終端,這些終端的功能單一,僅適用在特定場合,不能隨應用變化進行功能改造和擴充等。因功能單一,所以該類終端的成本較低,也比較好標準化。
通用智能終端
該類終端因考慮到行業應用的通用性,所以外部接口較多,設計復雜,能滿足兩種或更多場合的應用。它可以通過內部軟件的設置、修改應用參數,或通過硬件模塊的拆卸來滿足不同的應用需求。該類模塊一般涵蓋了大部分應用對接口的需求,并具有網絡連接的有線、無線多種接口方式,還擴展了如藍牙、WIFI、Zigbee等接口,甚至預留一定的輸出接口用于物聯網應用中對“物”的控制等。該類終端開發難度大,成本高,未標準化,目前市面很少。
5、從傳輸通路分
主要包括數據透傳終端和非數據透傳終端。
數據透傳終端
該類終端將輸入口與應用軟件之間建立起數據傳輸通路,使數據可以通過模塊的輸入口輸入,通過軟件原封不動的輸出,表現給外界的方式相當于一個透明的通道,因此叫數據透傳終端。目前,該類終端在物聯網集成項目中得到大量采用。優點是很容易構建出符合應用的物聯網系統,缺點是功能單一。在一些多路數據或多類型數據傳輸時,需要使用多個采集模塊進行數據的合并處理后,才可通過該終端傳輸。否則,每一路數據都需要一個數據透傳終端,這樣會加大使用成本和系統的復雜程度。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通用終端都是數據透傳終端。
非數據透傳終端
該類終端一般將外部多接口的采集數據通過終端內的處理器合并后傳輸,因此具有多路同時傳輸優點,同時減少了終端數量。缺點是只能根據終端的外圍接口選擇應用,如果滿足所有應用,該終端的外圍接口種類就需要很多,在不太復雜的應用中會造成很多接口資源的浪費,因此接口的可插拔設計是此類終端的共同特點,前文提到的通用智能終端就屬于此類終端。數據傳輸應用協議在終端內已集成,作為多功能應用,通常需要提供二次開發接口。目前市面上該類終端較少。
除上面所述,還有很多種終端分類方法,在此就不一一贅述。
四、物聯網終端的推廣及效益分析
1、終端推廣的最大障礙——終端的標準化:
目前物聯網技術在中國的蓬勃發展,使我們看到了未來廣闊的市場,據專家估計,未來3~5年內隨著我國物聯網技術的推廣和普及,終將形成一個萬億級規模的大市場。現今,制約物聯網技術大規模推廣的主要原因則是終端的不兼容問題,不同廠商的設備和軟件無法在同一個平臺上使用,設備間的協議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在物聯網的普及和終端的大規模推廣前必須解決標準化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硬件接口標準化:
物聯網的傳感設備由不同廠商提供,如果每家的接口規則或通訊規則都不同,便會導致終端接口設計的不同,而終端不可能為每個廠商都預留接口,所以需要傳感設備廠商和終端廠商一同制定標準的物聯網傳感器與終端間的接口規范和通訊規范,以滿足不同廠商設備間的硬件互通、互連需求。
數據協議標準化:
數據協議指終端與平臺層的數據流交互協議,該數據流可以分為業務數據流和管理數據流。中國移動與愛立信合作制定的WMMP協議就是一個很好的管理協議,它的推廣和普及必將帶動數據協議的標準化進程,方便新研發終端的網絡接入及管理。物聯網的發展需要國家相關部門主導,相關行業聯合制定出類似WMMP更完善的通用協議,以滿足各種應用和不同廠家終端的互聯問題,擴大未來物聯網的推廣。
2、終端的推廣參考及效益分析
目前,物聯網終端的規模推廣主要局限在國家重點工程的安保、物流領域,“感知中國”中心和一些示范區工程上,沒有在其它領域大規模使用的主要原因:其一是物聯網的概念及其帶來的效益還不完全為人所知,其二是在一些行業或企業應用中,推廣方和使用方還很難找到各自的盈利點和盈利模式,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系統的高成本和運行的高費用,而且有些系統實際使用時也并未達到預期的目標,使得使用方失去熱情。因此,深入剖析行業應用和降低系統成本——尤其是運行成本將是物聯網大規模推廣的必由之路。而降低成本的基本條件是:降低終端成本、傳感器成本和部署成本,這些都需要大批量的生產和使用才可以實現。隨著物聯網各種技術的成熟和終端的標準化,物聯網中各環節的成本會大大降低,同時,隨著行業應用面的不斷拓展,更深層次需求的不斷發掘,物聯網行業將很快成為利潤豐厚的“大蛋糕”。
結尾:無論有多大困難,物聯網仍在悄然滲透到你我之間,物聯網終端會漸漸的成為我們周圍司空見慣的設備。根據專家估算,到物聯網時代,終端聯網量與個人PC機聯網量之比會達到或超過30:1,終端的大量使用將帶動電子及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讓我們共同期待著“物聯網時代”早些到來!
5、從傳輸通路分
主要包括數據透傳終端和非數據透傳終端。
數據透傳終端
該類終端將輸入口與應用軟件之間建立起數據傳輸通路,使數據可以通過模塊的輸入口輸入,通過軟件原封不動的輸出,表現給外界的方式相當于一個透明的通道,因此叫數據透傳終端。目前,該類終端在物聯網集成項目中得到大量采用。優點是很容易構建出符合應用的物聯網系統,缺點是功能單一。在一些多路數據或多類型數據傳輸時,需要使用多個采集模塊進行數據的合并處理后,才可通過該終端傳輸。否則,每一路數據都需要一個數據透傳終端,這樣會加大使用成本和系統的復雜程度。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通用終端都是數據透傳終端。
非數據透傳終端
該類終端一般將外部多接口的采集數據通過終端內的處理器合并后傳輸,因此具有多路同時傳輸優點,同時減少了終端數量。缺點是只能根據終端的外圍接口選擇應用,如果滿足所有應用,該終端的外圍接口種類就需要很多,在不太復雜的應用中會造成很多接口資源的浪費,因此接口的可插拔設計是此類終端的共同特點,前文提到的通用智能終端就屬于此類終端。數據傳輸應用協議在終端內已集成,作為多功能應用,通常需要提供二次開發接口。目前市面上該類終端較少。
除上面所述,還有很多種終端分類方法,在此就不一一贅述。
五、物聯網終端的推廣及效益分析
1、終端推廣的最大障礙——終端的標準化:
目前物聯網技術在中國的蓬勃發展,使我們看到了未來廣闊的市場,據專家估計,未來3~5年內隨著我國物聯網技術的推廣和普及,終將形成一個萬億級規模的大市場。現今,制約物聯網技術大規模推廣的主要原因則是終端的不兼容問題,不同廠商的設備和軟件無法在同一個平臺上使用,設備間的協議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在物聯網的普及和終端的大規模推廣前必須解決標準化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硬件接口標準化:
物聯網的傳感設備由不同廠商提供,如果每家的接口規則或通訊規則都不同,便會導致終端接口設計的不同,而終端不可能為每個廠商都預留接口,所以需要傳感設備廠商和終端廠商一同制定標準的物聯網傳感器與終端間的接口規范和通訊規范,以滿足不同廠商設備間的硬件互通、互連需求。
數據協議標準化:
數據協議指終端與平臺層的數據流交互協議,該數據流可以分為業務數據流和管理數據流。中國移動與愛立信合作制定的WMMP協議就是一個很好的管理協議,它的推廣和普及必將帶動數據協議的標準化進程,方便新研發終端的網絡接入及管理。物聯網的發展需要國家相關部門主導,相關行業聯合制定出類似WMMP更完善的通用協議,以滿足各種應用和不同廠家終端的互聯問題,擴大未來物聯網的推廣。
2、終端的推廣參考及效益分析
目前,物聯網終端的規模推廣主要局限在國家重點工程的安保、物流領域,“感知中國”中心和一些示范區工程上,沒有在其它領域大規模使用的主要原因:其一是物聯網的概念及其帶來的效益還不完全為人所知,其二是在一些行業或企業應用中,推廣方和使用方還很難找到各自的盈利點和盈利模式,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系統的高成本和運行的高費用,而且有些系統實際使用時也并未達到預期的目標,使得使用方失去熱情。因此,深入剖析行業應用和降低系統成本——尤其是運行成本將是物聯網大規模推廣的必由之路。而降低成本的基本條件是:降低終端成本、傳感器成本和部署成本,這些都需要大批量的生產和使用才可以實現。隨著物聯網各種技術的成熟和終端的標準化,物聯網中各環節的成本會大大降低,同時,隨著行業應用面的不斷拓展,更深層次需求的不斷發掘,物聯網行業將很快成為利潤豐厚的“大蛋糕”。
結尾
無論有多大困難,物聯網仍在悄然滲透到你我之間,物聯網終端會漸漸的成為我們周圍司空見慣的設備。根據專家估算,到物聯網時代,終端聯網量與個人PC機聯網量之比會達到或超過30:1,終端的大量使用將帶動電子及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讓我們共同期待著“物聯網時代”早些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