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喇叭花”
在上海世博會最大的單體建筑——世博軸中,鑲嵌著6個巨型“喇叭花”。它們的學名也很好聽:“陽光谷”。陽光谷的構成是世界罕見的技術挑戰:每個陽光谷的鋼結構都含有1700多個單元,每個節點發散出6根桿件,而每根桿件的空間位置各不相同。
索膜結構建筑
這是世博軸的另一個組成部分。與傳統建筑施工相比,索膜建筑的工期僅為傳統施工周期的四分之一。同時,在施工中無需沙石、水泥,避免了揚塵、噪音對環境帶來的污染。
LED光源
在整個上海世博園區,60%至70%的燈將采用LED照明。相較于傳統光源單調的發光效果,LED光源是低壓微電子產品,成功融合了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圖像處理技術、嵌入式控制技術等,屬于數字信息化產品,因此壽命長、變化多、高節能。
最大太陽能應用
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去年公布的資料顯示:上海世博會園區的太陽能發電能力將達4.5兆瓦,成為世界上太陽能集中應用規模最大的地區之一。
準4G技術
4月中旬,中國移動承建的上海世博會TD-LTE(準4G技術)寬帶移動通信演示網正式開通,這是本屆世博會上所展示的最前沿科技之一。這意味著,世博會期間,基于演示網的移動高清會議、移動高清視頻監控、便攜視傳等業務將正式服務上海世博會。
手機付款
通信科技帶來的沖擊不止于4G。目前,上海地鐵全部車站共有1500個專用閘機通道開通了“‘世博通’手機支付應用軌道交通”功能。每座車站至少有2組進出站閘機,標示“手機錢包專用通道”字樣。
物聯網首秀
物聯網的另一顯著應用是,每張世博門票內都有一顆自主知識產權“世博芯”。參觀者進入園區,手機上就能收到一份游覽路線建議圖;隨著參觀的進行,游客隨時能知道最近的公交站、餐飲點的位置。與此同時,組織者也能根據“世博芯”了解各場館的觀眾分布,既能及時向觀眾發出下一步的參觀建議,又能有效調動車輛,提高交通效率。
電子導游儀
電子導游儀成為本屆世博會的必備品。該設備通曉語言數目之多,講解內容之詳細,老上海人都感慨它“知道的比自己還多”。該導游儀共可播放中、英、日、韓、法、德、西等七種語言,能在世博園區內外自動定位講解。目前,上海三星級以上酒店每家僅限配置一臺導游儀,供游客免費使用。
數控水幕
一組高達25米的數控水幕布局在世博中心大堂。與電影《阿凡達》上映時,IMAX比3D更一票難求類似的是,在水幕電影已不是稀罕的年代,世界上最高的室內數控水幕依然可以攝人心魄。
農民機器人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一位“全中國最聰明的農民發明之星”將帶著自己制造的30多個機器人參加2010年上海世博會。來自北京通州的吳玉祿已發明和制造了大大小小不同功能的機器人共47個。它們有著各種不同的功能,比如會跳、會畫、會喝、會按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