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Gartner 近期的報告顯示,2015 年后,智能手環的銷量將低于智能手表,二者的出貨量將長期處于此消彼長的態勢。2011 年,Jawbone Up發布智能手環,開啟了可穿戴設備市場。隨后,三星、Google、蘋果、耐克等大廠商,以及層出不窮的各類小品牌,一同呈現了可穿戴設備百花齊放的態 勢。隨著市場不斷的被開發,可穿戴設備逐漸出現了手環、手表、健身檢測器、胸帶式心率檢測器、智能服飾這幾個主要類別。當然,最為主流的,也被大家廣泛接 觸的是手環和手表。但是,手環和手表在功能上的重疊越來越多。比如說,最新一代Jawbone能夠檢測睡眠、運動等健康數據。同樣的,Apple Watch也集成了多個傳感器,同樣可以監測心率、睡眠等。
Gartner 的數據顯示,2013年智能手環和手表的出貨量分別為3000萬和1400萬件。而二者在2014 年的差距將近一步減少到2000萬和1800萬件。待到2015年,情況將會逆轉,智能手環出貨量將縮至1700萬,低于智能手表的2100萬。 Gartner 的分析師Angela McIntyre說:“今年買了手環的人,其中一半會在明年把它換成手表。”而推動這個趨勢的,或許是蘋果手表。CNET認為,明年上市的Apple Watch將會是市場的主導者,它將有力打擊到三星、Google、摩托羅拉、LG等競爭對手。Angela McIntyre也非常樂觀的認為,Apple Watch在明年將有潛力占據智能手表出貨量的一半。
手環和手表的主要差別在于那塊屏幕。手表上的屏幕肩負著顯示時間、提醒通知、通訊的功能。從功能定位上,智能手表并不是對智能手機的“替代”,也不是 “在大屏上做的事情轉移到小屏上完成”。相比之下,智能手環能做的事情就單純得多,智能手表也完全可以勝任這些功能。手環專注的運動健康領域,漸漸會被智 能手表侵占。Apple Watch就有著主打運動的版本。當然,目前的手環還是有絕對的優勢:續航。不過隨著技術的成熟,智能手表總有一天也要解決續航的困境。這么看來,手環更 像是一個過渡性產品,在未來,更純屬的技術、更豐富的需求接踵而至時,智能手表也許會是用戶的第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