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管理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技術,正以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和模式滲透到社會活動的各個領域。將項目管理的思維方式和模式應用于小水電站運行管理,可以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筆者就此談談認識,與同仁探討。
一、引入新管理思維方式
項目管理是以項目為對象,強調管理的一次性過程,其包含的先進管理理念值得小水電運行管理工作者學習和借鑒。
1.全過程管理和控制。對小水電運行工作要進行全過程管理,將管理和控制的觀念深入到年度計劃、日常運行、檢修、材料采購、人員培訓等各項工作。按照項目管理的計劃、控制和總結三步驟,加強工作進度、費用、質量和人力控制,全面提高管理的質量和水平,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2.量化管理。實現量化管理,第一是工作目標到位,即根據年度發電計劃,對所有工作量化為總目標和階段目標。第二是績效考核到位,即對運行管理的階段目標及時考查評價,并及時反饋于管理活動。第三是改進措施到位,即針對反饋問題及時進行改進。
3.創新體制。充分調動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和創造性,實現人性化管理;加強管理信息反饋和經驗總結工作,促進管理經驗的積累和技術的不斷提高。
4.重視積累。小水電運行管理工作的發展,建立在完整的設備運行資料和不斷總結完善的管理技術積累基礎上。建立完善的資料管理制度,加強設備運行資料和管理技術的積累,不僅要完善資料的收集工作,更強調資料的整理和加工。
二、管理模式和技術的應用
實際的工作中,我們根據管理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應用了項目管理的模式和技術,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工作分解結構(WPS)的應用
工作分解結構是組織開展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據,也是企業管理工作的基礎,其作用在于:明確和準確說明工作的范圍;為各獨立單元分派人員、規定這些人員的相應職責;針對各獨立單元制訂時間、費用和資源計劃,提高時間、費用和資源計劃的準確度;為工期計劃和費用控制奠定基礎,確定工作進度測量和控制的基準。
應用項目管理中的工作分解結構,目的是增強管理目標的可控性。根據工作分解結構的原理,可將電站檢修工作分解為多個相對獨立的、內容單一的、易于控制和檢查的工作單元,并制作標準的工作單元操作文件,其中包括:準備階段的人員組織、材料消耗、常用工具;控制階段的工期、質量標準(圖紙資料)、技術要點、操作流程;總結階段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應用實例:
某電站將主機機械檢修工作內容分為:發電機部分拆裝(小修和大修)、發電機下導部分拆裝、水輪機導軸承部分拆裝、水輪機頂蓋部分拆裝和主軸調整等5個工作單元。以發電機下導部分拆裝工作單元為例,形成的單元操作標準文件見表1。
(二)項目管理控制系統的應用
管理控制系統,是當管理中出現問題,需對管理計劃進行更改時應遵循的程序,包括措施、信息和反饋三大要素。這三大要素之間形成循環關系,以保證對工作管理的有效控制和對管理技術的不斷完善,如圖1所示。
圖1管理控制系統三要素
小水電發電運行管理包括:年度發電目標和階段計劃;運行方式和措施;問題的發現和措施的調整。可以將實際運行管理控制過程用圖2表示。發電計劃是發電運行管理的目標,是管理績效考核的依據。計劃實施和監控是計劃的發電運行方式的應用和對該方式應用效果及運行過程出現問題的及時反饋。運行情況分析是對反饋信息的分析,包括對運行方式效果的考核和對出現問題原因的分析。運行方式和措施調整是根據運行情況分析的判斷,對計劃的調整和針對問題采取的措施。
圖2運行管理控制過程
(三)因果圖(魚刺圖)的應用
因果圖由若干枝干組成,枝干分主枝、分枝和細枝,它們代表影響程度不同的原因。因果圖作為一種控制分析方法,能直觀反映影響結果的各種原因。
圖3某電站發電機組出力下降的因果圖
電站的設備缺陷和故障原因分析,是一項較復雜的工作,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專業知識。采用因果圖的形式,將實際經驗和知識融入其中,首先對造成缺陷和故障的原因進行整理,列出條目;再將不同原因分析的過程,以提出問題的方式表述;也就是有該現象就有對應的原因。圖3是某電站發電機組出力下降的因果圖。原因分析有前池水位、尾水位、轉輪磨損、引水部分和轉輪有效流量5個方面;原因、分析過程和解決對策,見表2。
通過50年開發,全國近1/4的人口主要靠小水電供電,小水電在國民經濟活動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以上淺見,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通過廣大小水電同仁的不斷探索,使先進的管理技術不斷應用于小水電站運行管理中,實現運行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