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行業的發展需求為PACS的大規模應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下一階段的競爭將圍繞區域醫療展開。
專家指出,在行業發展的初級階段,仍存在有待厘清的政策法規、行業競爭及技術發展等領域的障礙,需要多方努力解決。
看好10億的倍數
有關數據顯示,2009~2011年,我國PACS市場增長較快,年均增速在25%以上。2011年,我國PACS市場規模達到10.4億元,同比增長28.4%。
“10億元的市場規模還不如一只藥品的銷售額,但大家都看好這個市場的發展,以至于在中國就有超過100家本土和跨國公司布局,富士膠片同樣非??粗?,所以我們成立了醫療網絡產品事業部來專門運作。”在與醫博會同期舉辦的第四屆中國IHE/PACS大會上,富士膠片醫療網絡產品事業部運營總監鄧力接受專訪時說道。
這種吸引力來自于中國本土市場逐步具備PACS大范圍、高水平使用的條件。據記者了解,近幾年,中國醫院的硬件配套大大升級,尤其是如高端B超、CT等高科技大型器械的應用,促使醫生對診斷數據分析的需求有了根本性改變,PACS需求由此誕生。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有專家認為,醫學裝備未來5年的發展方向之一是醫院內的橫向發展,PACS在醫院的應用逐步從影像科室簡單的幾臺放射科影像設備之間的圖像存儲和通信,擴展至醫院所有不同門類的影像設備,以及不同醫院影像之間的相互操作,即在醫院內部PACS/RIS系統將擴展和整合所有影像檢查服務和臨床應用科室;實現更智能化的PACS系統應用,以及與HIS和電子病歷系統的深度集成。
“PACS將會在高端醫療影像器械應用后,為醫生診斷帶來第二次革命性改變。”鄧力說。據有關機構預測,未來幾年,PACS將保持高速發展,預計2012~2015年,中國PACS市場將繼續以20%以上的增速擴大,2015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6億元。
據鄧力介紹,盡管國內PACS市場規模仍然較小,但部分品牌企業的崛起速度非常驚人。作為后來者的富士膠片2008年進入中國,只花3年多時間就開發了近百家PACS系統用戶,去年為30多家醫院安裝系統,銷售躋身國內前十強。
聚焦區域醫療
2000年至今,中國PACS已發展到第三階段,開發區域化PACS解決方案和地域間連接是PACS縱向發展的主要方向,這也是第四屆PACS大會的焦點內容。隨著應用需求越來越清晰、技術越來越成熟以及政策環境的改善,跨醫療機構的區域醫學影像服務和信息共享將逐步成熟并開展臨床應用。
鄧力介紹,目前基于互聯網的應用、服務器集群應用、虛擬化管理的PACS技術在區域醫療發展過程中具有非常高的優越性,也是國內最有開發潛力的技術領域。因為以此開發的PACS軟件系統能夠搭建目前最好的系統架構,可保證平臺運行的安全性、擴展性和延續性。富士醫療能在全球快速發展,就是因為公司的軟件系統基于PACS技術,目前惟此一家能在保證業務連續性的情況下進行服務器和存儲系統的技術維護和系統擴展。
相關材料也顯示,區域醫療系統軟件的開發已經成為企業下一個競爭的核心要素,包括本土企業在內的很多公司已經在開發區域醫療的信息平臺和遠程放射影像診斷的管理平臺,部分跨國公司與醫院甚至政府部門聯合,建立相關的區域醫療試點。
上述協會專家表示,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地開始實施的“多點行醫”制度,以及國家鼓勵民營資本投資醫療機構的政策,都能保障并推動今后的區域醫療試點。
行業仍待升級
記者在本次醫博會上了解到,區域醫療網絡軟件系統的大規模推進落實仍然有障礙,比如:國家政策和相關法規的限制,各地政府和醫療機構的認可程度;PACS行業進入門檻低,解決方案的技術水平要求很高,導致行業發展水平差距很大;PACS系統投資回報的體現及其核算模糊等等。
對于目前的產業格局和競爭現狀,有企業代表提出,PACS行業的資本投入和支持仍然不足。與其他行業相比,醫療信息化產業的資本投入和運作規模還很小,不能充分體現PACS軟件系統的應用價值(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業務差錯、提高服務滿意度)并給予客觀評估,行業發展基本靠企業自身收入來支撐業務發展和技術創新投入。
正是由于發展時間短,產業規模小,外部資本投入也少,整個產業的技術創新和擴張發展缺乏資本驅動力,才造成目前上百家公司在較低的價格和技術水平線上競爭發展的局面。
與會企業和專家代表一致表示,希望政府和企業共同策劃,解決上述影響行業發展和醫療水平提高的系列問題。
盡管中國PACS行業的市場規模僅為10億元左右,卻已有近百家企業緊鑼密鼓地布局相關領域技術,區域醫療相關的PACS技術被認為是下一個競爭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