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作為一種針對分組數據業務進行優化的、高頻譜利用率的CDMA無線通信技術,EVDO業務一經推出便很快獲得了用戶青睞,業務流量迅速增長。業務的快速發展和投訴猛然增大使業務部門陷入發展的困惑之中,使網絡部門陷入不知如何優化調整資源的尷尬之中。面對這一困惑和尷尬,內蒙古電信對現有的網絡和支撐系統進行了分析,發現原有網管系統無法提取有效的數據進行分析和管控,無法有效地保證用戶對無線寬帶的良好感知,無法指導業務部門有效地開展營銷、指導網絡部門科學地優化網絡資源,這一挑戰成了3G業務發展、網絡運營的攔路虎。
隨著大量用戶的接入,用戶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使用行為的差異性,給業務和網絡發展帶來了挑戰,受網絡技術所限,一個扇區理論值最高承載帶寬僅為3.1M,有些熱點基站覆蓋區域用戶密集度非常高,加之一些用戶大量、長時間地進行P2P的視頻、電影等多線程下載應用,導致大量用戶正常的瀏覽、郵件收發等應用受限,出現大量通話投訴和帶寬投訴;但同時由于用戶分布的不均衡性,又有很多基站覆蓋區域用戶密集度很小,無線帶寬資源大量閑置。
突破3G業務發展的挑戰
要能夠突破這一挑戰,更好地推動3G業務的發展,運營商必須能采集和分析無線通道內的業務組成、流量數據,進行深度的數據挖掘來指導應用。對于數據流量,要分析出基站扇區DO通道是否擁塞、什么堵塞了管道,進而指導如何疏通、加載新的業務、擴建管道;對于用戶的投訴,要通過分析準確定位影響服務質量的原因,并快速解決用戶投訴的問題;對用戶上網行為進行分析,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的市場策略和資費策略;針對小區、基站、BSC、PCF等設備的數據流量及其組成進行統計分析,指導網絡部門科學地優化網絡。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內蒙古電信與相關廠商成立聯合項目組,開始進行EVDO流量監控項目的合作開發。電信公司負責提出管理需求并開展需求分析工作,廠商負責具體技術的實現,同時,電信公司提供相關的網絡環境供項目成果的部署和應用。2009年5月,合作開發的試驗版本完成,并在內蒙古電信實現了系統上線。
系統試驗版本鎖定了無線DO網絡流量監控和用戶行為分析的基本功能,上線后通過對移動分組網絡各段流量的分析,實施相應的控制措施,對無線數據通道實現了分析和控制,取得了明顯效果。系統試驗版本有針對性地緩解了網絡的承載壓力,同時保障了其余正常應用的疏通,降低了用戶投訴;根據流量統計的結果,分析小區、基站、BSC、PCF等設備的資源情況,合理安排擴容,使得有限的建設資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系統提供用戶行為分析報表和用戶投訴查詢定位接口,為市場部門提供詳盡的用戶行為數據,供市場部門了解當前客戶上網的主要應用及其流量分布和比例,有針對性地控制低值高資源占用的業務應用,引導業務從“發展3G數據卡”向“大力發展3G終端”轉變,同時在資費政策上開展上網時長和上網流量雙控制,確保有效的帶寬資源為更多的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依據系統提供的分析數據,客戶服務部門可以根據用戶的投訴,了解用戶所在小區、基站、BSC、PCF等各級資源的占用情況,如果需要進行相關控制和疏通,可通知維護部門進行優化和調整。
技術創新推進高效運營
這一合作開發的技術實現了諸多方面的創新:通過EVDO分組流量監控系統采集到的數據,分析用戶上網流量的協議組成,對P2P應用占用大量帶寬資源的情況,采用限制P2P流量的措施,降低P2P應用對帶寬資源的占用,使網絡效益最大化;分析無線熱點區域的流量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網絡擴容、優化方案,緩解網絡資源緊張狀況;分析3G網絡流量的應用組成和變化趨勢,了解客戶的上網行為和興趣喜好,并基于此制定合理的資費套餐以及合理的市場策略;結合用戶投訴的分析,查找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提升用戶的感知。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管理創新項目是以技術實現為依據和手段,輔以相關管理措施的同步制訂,從而形成整套完整的創新管理流程。整個項目以項目組的形式開展工作,項目前期以技術實現為主,后期以公司內部管理應用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