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 title="光伏產業">光伏產業快速發展
2010年我國電池組件產能達到21GW,產量達到8.7GW,約占據全球總產量的50%。
2010年,受益于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的光伏補貼政策和電池組件價格的下降,2010年光伏市場得到空前發展,全年光伏裝機容量超過17GW,同比增長了133%。
在全球光伏市場的驅動下,我國光伏產業也得到大幅發展,2010年我國電池組件產能達到21GW,電池組件產量達到8.7GW,約占據全球總產量的50%(自2007年以來,連續四年位居全球首位),全年出口額也達到20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32.1%。我國多晶硅產能也水漲船高,達到8.5萬噸,產量達到4.5萬噸,同比增長了100%,但仍有一半以上的缺口,據海關數據統計,2010年,全國多晶硅進口量達到47500噸,進口額為26.7億美元,同比增長57.1%。
與迅猛的光伏產業發展相比,我國光伏裝機市場則稍遜一籌,2010年光伏裝機量僅為520MW,僅占據我國電池產量的6%。
發展光伏產業意義重大
我國光伏產業在國際上已經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是光伏產業對我國制造業的一個貢獻。
光伏產業的高速發展提高了我國制造業的國際地位。短短幾年間,我國光伏產業快速成長,截至2010年,在海外上市的光伏企業已經有16家;全球光伏電池/組件產量前10家中我國占了4家;全球多晶硅產量前10家中我國也占了4家。此外,隨著國際化步伐的加快,已經有好幾家企業陸續在美國、加拿大等地建立工廠,質優價廉的光伏產品為全球光伏產業快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國光伏產業在國際上已經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是光伏產業對我國制造業的一個貢獻,它給了世界一個重新認識中國制造業的機會。
光伏產業的高速發展符合國內外發展的大趨勢,也符合國家整體的發展方向。國家正在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要進行結構調整,而結構調整首先就要調整能源機構,光伏發電作為一種可再生的、綠色的能源將在未來的能源中扮演重要角色。《可再生能源法》的出臺,使得新能源的戰略性地位已經提升至國家高度,且國務院也于2010年將光伏產業等列為未來重點扶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內容。光伏產業的發展,為優化國家能源結構,促進節能減排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對兌現我國對國際社會的承諾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光伏產業發展具有明顯的社會帶動作用,輻射效應極為明顯。光伏產業的迅猛發展給半導體設備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和實實在在的市場空間,既促進了國產設備技術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企業資金的循環和積累,為設備商營造了研發、再投入、再開發,從而使其進入良性循環發展的氛圍。同時,太陽能級多晶硅的發展也為半導體分立器件和集成電路所需的電子級多晶硅材料的發展創造了比較好的產業發展基礎。
中國內地的光伏產業國際競爭力正在穩步地提升,光伏產業已經成為為數不多的可以同步參與國際競爭的、保持國際先進水平的產業。
光伏產業發展面臨挑戰
在某些新技術的開發、新結構的創新等方面,我國仍落后于國外先進國家。
產業亟待規范整合。2010年光伏市場的火爆以及高企的投資回報率,引發了各方資本持續不斷流向光伏產業,其中不乏一些帶有一定盲目性的項目,市場秩序遭遇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就積極意義而言,資金的持續投入對于進一步推動光伏產業的發展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有的投資者在未對技術、資源、人才、市場和競爭優劣勢等發展要素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的情況下,持續不斷擴大產能,肯定是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應謹慎而為。盲目上馬或者擴大產能的項目或許對行業的發展會是一種傷害。而產業的發展也將遵循這樣的規律,在產業發展初期會有一些過剩發展,繼之而來的就是整合,隨著新的技術、新的市場的發展可能又會有一點小的過剩,然后是再整合。在此過程中需要政府善加引導,以期將陣痛降至最低。
產業鏈發展不均衡。“兩頭在外”的局面仍有待改變,去年我國生產了4.5萬噸多晶硅,但仍需進口4.75萬噸,預計這一狀況今年仍將持續。國內專用設備和專用材料領域雖然取得較大進步,但一些關鍵設備和關鍵材料仍依賴進口。而最重要的是在下游的應用環節,我國組件產量占全世界的40%~50%,而裝機量僅占世界的2.7%,國內光伏市場有待加速啟動。
光伏貿易摩擦加劇。現在世界各國都已經意識到新能源的重要地位,普遍認為未來能夠引領新能源經濟的國家,也必將引領世界經濟的發展,因此他們在強化新能源經濟地位的同時,勢必會提高保護本國包括光伏產業在內的新能源產業的警覺性。我國光伏市場的國際依賴程度比較高,且這種現狀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這勢必將受到一些國家的貿易挑戰。例如2009年就曾傳出德國光伏產業協會游說歐盟對來自我國的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的信息,2010年作為潛力巨大的光伏市場的美國更是直接發起了針對包括光伏產業在內的我國新能源領域的“301”調查等。此外,我國太陽能電池產量很大,但并未持有定價權,今年3月就曾發生產品被要求降價30%,使得光伏產品大量滯壓港口的事情。隨著貿易交往的增多,國際競爭的升級,國際有關光伏產業的貿易糾紛將呈現加劇趨勢,產業界必須積極地加以應對。
產業技術面臨危機。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光伏產業在技術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在某些新技術的開發、新結構的創新甚至一些新型電池的基礎研發方面,我國仍落后于國外先進國家。雖然光伏產業規模已經很大,但在基礎技術、前沿技術等研究方面,仍需加大投入,防止在革命性的新技術出現后的掉隊現象,切忌重蹈顯示器件產業的覆轍。以我國彩管為例,當時我國為世界第一大彩管生產國,從而推動了我國成為彩電生產世界第一大國,但在彩電從CRT過渡到平板顯示器件的過程中,我國由于缺乏技術儲備而導致落伍,在很短的時間里,國產品牌彩電的國內市場份額一度從80%以上跌到不足30%。這個深刻教訓,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