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衛生部對于外商獨資醫療保健機構的限制仍十分嚴格,但中國對于外國投資者而言,仍然意味著具大的商機。醫療保健領域是中國最后向外國投資者開放的領域之一,機會難得。” 剛剛被任命為普華永道醫療保健執行總監及東南亞地區醫療行業主管的林致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透露了相關信息。“近期很多客戶對在中國的醫療領域投資再次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找我們咨詢這方面業務的也多起來了。”
5月31日,由江蘇省發展改革委、省衛生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物價局擬定的《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實施意見》正式下發,意見首次明確:江蘇省各地可根據國家有關政策,開展設立外資獨資醫療機構的試點工作。同時,境外資本在江蘇以合資或合作形式舉辦醫療機構時,境外資本的股權比例限制將逐步取消。境外資本獨資、合資、合作舉辦的醫療機構,可申辦為營利性醫療機構,也可申辦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
業界甚至預期,政策的明朗化,將由此引發又一波外資投資中國高端醫療領域的大潮。
辦醫閘口漸開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曾經有過一波外商投資中國醫療領域的小高潮。在2000年衛生部和當時的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共同發布的《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管理的暫行辦法》中,已透出放寬社會資本開辦醫療機構政策的信息,并且規定外國資本在合資企業中的投資比例可達到70%。但也明文提出,申請在中國境內設立外商獨資醫療機構的,不予批準。而在2005年之后,雖無明文限制外商投資醫療機構,但由于政策不明朗,包括外資在內的各路資本在中國開辦醫療機構的步子也是走走停停,始終沒有跑起來。
“外資對進入醫療機構的投資行為非常謹慎,因為這一行業政策限制比較多。一是此前不允許外商獨資,對于合資合作的股本有限制;二是醫生的流動性差,優質醫生資源多固定在公立醫院;三是獲批過程比較繁瑣。”一位專業人士向記者分析。由于政策不明朗,包括外資在內的各路資本在中國辦醫療機構的步子也是走走停停,始終沒有跑起來。
為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辦醫,2010年12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就《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下發通知,“允許境外資本舉辦醫療機構,進一步擴大醫療機構對外開放。”并逐步取消對境外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股比限制,對外商獨資醫療機構先行試點、逐步放開。
在近日剛剛結束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征求意見稿中,也對2007版目錄相關規定進行了修訂。原2007年修訂的目錄中,醫療行業被列入限制類,醫療機構只限于合資、合作;而最新的征求意見稿擬取消此限制。
至此,外資在中國獨資辦醫療機構的閘口開始從政策層面放開。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約有200余家各種形式的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主要分布在經濟比較發達的沿海地區,覆蓋了北京、天津、上海、黑龍江、吉林、遼寧、陜西、山西等地。
高端資源有缺口
“具經濟實力、需求旺盛的中產階級在過去的5年內在中國迅速崛起。他們不愿再接受公立醫院工廠般嘈雜的環境,新的中產階級對于他們的醫療保健需要更好的服務、私密與尊重。” 普華永道發布的一份報告分析認為。
而在以收費服務為導向的影響下,高收入病人多選擇優質且昂貴的醫療服務。而這些私立醫院中,大部分是外商獨資和中外合資機構,其特點是通常醫院的規模較小,很少有提供門診和住院服務之外的項目。事實上,合資醫院在中國的醫院床位基本都少于50張。故而,這些醫療機構仍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富裕人士對醫療保健的需求。
這樣的高端醫療短缺狀況在一些沿海開放的發達城市表現尤為明顯。以上海為例,截至2010年底,經衛生部和商務部批準,上海共有25家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從事高端醫療服務業。而大部分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只提供門診服務,只有上海東方聯合、上海和睦家、上海華順、上海廣慈等幾家醫院提供住院服務。據統計,僅針對上海本地和境外高收入人群的高端醫療服務市場容量已經超過106億元。
據介紹,目前在國內能夠提供高端醫療服務的基本上有3種類型:一是以北京醫院等為代表的公立醫院特需病房;二是以和睦家等為代表的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另外是愛爾眼科醫院等為代表的民營醫療機構。
部分地區開始行動
《2010年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0年公立醫院診療人次為18.7億人次,民營醫院1.7億人次。2010年公立醫院的病床使用率達90%,而民營醫院僅59%。盡管兩者均比2009年有所增長,但公立醫院病床使用率提高了2.3個百分點,而民營醫院只提高了0.8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中國依然缺乏占有較大市場規模的醫院或醫院集團,而政策的放開后,外國醫院集團和投資資本迅速在中國尋找機會。與此同時,國內的一些地區也抓緊出臺政策吸引外資的進入。
除上述的江蘇地區外,日前,河南省政府辦公廳也公布了《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提出將合理優化配置醫療衛生結構?!兑庖姟诽岢觯?將進一步擴大醫療市場對外開放,將境外資本舉辦醫療機構調整為允許類外商投資項目,鼓勵境外資本到河南省舉辦醫療機構。
正如國內一位從事醫院管理咨詢的人士分析所言,吸引外資進入,一方面可以引進先進的醫療管理經驗,促進醫療市場的競爭;另一方面,也為“多元辦醫”提供了新渠道,這與新近頒布的《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是相一致的。
當然,高端醫療的高毛利也是使得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爭奪這塊蛋糕的原因。5月6日,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已與中國中醫科學院簽署了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共同興建醫療機構。去年,復星醫藥也通過參股美中互利的方式介入了高端醫療市場。
分析人士指出,在國家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辦醫療機構的熱潮下,將越來越多的各路資本將參與投資和興建醫院,投資規模和額度也將進一步擴大,回報可觀的高端醫療服務市場也將面臨激烈的競爭。
“不過,外商獨資辦醫在中國目前還處于非常初級的階段,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風險,還有很多細節需要考量。”林致文表示。
- 【收藏本頁】 【】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