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國峰先生長期從事搜索工作,是該領域的專家。2010年12月22日,我們懷著濃厚的興趣到上地的百度大廈對他進行了專訪。岳國峰先生先首先給我們分析了外國巨頭在中國失利的原因,比較了移動搜索與固網搜索的異同,然后介紹了百度的移動搜索業務規劃。他認為2011年的搜索市場格局將是幾家做大,搜索的商務模式仍然是廣告為先。做好搜索業務需要跟移動運營商和終端廠商進行深度合作才能共贏發展。
一 移動搜索要充分結合中國本土的市場環境
世界互聯網巨頭在中國的發展與其在原始市場時面臨的環境有所不同,用戶的使用習慣、整個互聯網的文化背景、監管政策等方面都有差別。之前有跨國互聯網巨頭認為把既有的產品移植到中國市場就可以了,最后因為對本土化策略不清晰而導致失敗的結果。搜索首先要求企業對中國互聯網行業、網民存在的需求、監管體制等有充分的了解。百度相對于Google在這一方面對中國的市場需求更清楚,這也是百度能夠成功的關鍵。
移動互聯網上的搜索要求企業對整體環境的了解要更加透徹,因為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相對于傳統互聯網環境更復雜。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分為三大類,一類是很簡單的“三低”人群,一類是既用互聯網又用移動互聯網的人群,還有一類是高端人群,這些人群的特征、需求并不是統一的,因此他們關注的事情有很多不同。
其次是終端環境,國內所面臨的終端環境也跟國外有很大的差別,例如美國基本上以智能終端為市場,iPhone、Gphone、黑莓等普及度都很高,在美國幾乎很少會受到山寨機的困擾。但是在中國市場山寨機占比非常高,終端以諾基亞為主,iPhone、Gphone等高端智能終端占比很小。如果企業不了解這樣的終端環境,推出的產品就不能很好地滿足用戶需求。
再者,中國的網絡環境復雜。在日本、韓國、歐美,3G網絡覆蓋已經非常成熟,用戶使用網絡的習慣已經培養起來,運營商的計費體系也相對完善。在國內有很大一部分用戶使用的是2G手機,使用3G手機的用戶比例并不高。另外,中國的WiFi普及率也遠不及歐美,所以很多移動互聯網產品設計方面會有問題。中國用戶本質上對于流量資費還是非常的敏感,其實現在iPhone和Gphone在產品設計上實際上不是特別適合中國國情,因為中國的流量還很貴,很多這種自動的更新、自動的通信對于流量的消耗會給用戶造成資費,本土化的產品應該會對這方面有好的考慮,如何去幫助用戶來控制流量。所以只有充分地理解中國的市場,才可能做出好的產品。
二 移動搜索與固網、PC搜索的異同分析
現在用戶對于傳統互聯網、PC上的搜索,更普遍的認知是尋找資料或者線索,并不傾向于搜索直接告訴用戶結果。而利用手機上網,用戶的需求不是找線索,他更期望的是給最終結果。因為手機的設備特點使得很多方面是受限制的,即使是智能終端的性能再提高,畢竟是一個小的終端設備,所以用戶無法進行二次人工檢索。
另外, PC上面很多人搜索是來查資料、信息等,而手機上的搜索請求通常跟用戶現實的需求相關。例如用戶要去某個商場,想知道路線,可以查一下。這種突發的跟用戶所在的情景相關的搜索更多,這種情況下用戶更傾向于直接得到結果,不需要再進行二次檢索。
百度提出的“框計算”理念,就是傾向于通過框直接給用戶結果,手機上的用戶更需要結果,而手機的特點更適合做搜索。PC上的搜索只能知道用戶的操作系統、瀏覽器、IP地址大概屬于哪一個地理范疇,除此之外能夠獲得的用戶信息很少,那就很難根據用戶的情況來幫他做搜索優化,而在手機上這個問題要好很多。首先可以知道用戶用的是什么樣的手機,而不同的手機其實也代表了特定的人群,比如用iPhone的都是時尚的、高端的白領,諾基亞的S60定位是學生等,據此可以對用戶群進行細分。另外,手機可以傳遞位置信息,通過GPS或者基站的定位,可以概略地知道用戶所處的位置。
對于移動搜索來講手機是一個更好的入口和傳感器,我們可以通過它對用戶勢態更充分地感知,然后將這些感知傳遞給云端,可以很顯著地幫助我們提供搜索結果。因為搜索引擎在面對用戶一次搜索的時候,最先就要做搜索的分析。同樣一個詞,要猜測用戶查找的是哪方面的信息,傳統搜索很難猜到,但是如果用手機的感知特征就知道具體的需求了。這是移動搜索相對于傳統的互聯網搜索最大的一個優勢。
當然移動互聯網還會面臨很多其他共性的問題,搜索也面臨著多終端的適配,多個用戶群的細分,未來可能出現很個性化的搜索,iPhone用戶搜到的跟諾基亞搜到的不一樣。在內容適配方面,傳統互聯網搜索引擎基本上不太注重這個問題,有相關的信息就提供給用戶。但在手機上則不同,例如搜索引擎找到了80萬、100萬個網頁,但是其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不適合在手機上看,這些網站用戶用手機根本打不開,這樣的結果放在搜索結果里面,對用戶是一種干擾,所以針對終端適配,只適配給用戶能夠看的這一部分的搜索結果。
另外,大量的互聯網網頁也不適合直接在手機上展現,現在除了iPhone和Gphone這些高端智能機具備直接展示傳統HTML網頁的能力之外,其他手機這個能力都比較弱。而且iPhone、Gphone的展現效果也不好,必須要頻繁地縮放、拖動才能夠展現給用戶。在移動搜索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幫助用戶做網頁轉換,轉換成手機適合看的形式。
三 2011年移動搜索的前景和機遇
大家經常形容現階段的移動互聯網就如同10年前的互聯網?;ヂ摼W早期,搜索引擎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在移動互聯網也一樣適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涉足移動互聯網,需要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搜索引擎應該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移動搜索跟傳統搜索還是有區別的,而且未來也會向更加個性化的方向發展,甚至底層的技術架構都有可能革新,但是我們認為用戶的搜索需求是不會改變的。搜索是一個人的本質需求,一輩子都在使用,人的一生中都有“找”的需求,搜索引擎就是在某種程度上對應“找”的一種需求。未來可能形式、手段會變化,搜索技術可能發生革命性變化,但是“找”本身是不變的。
移動搜索在2011年的市場格局,應該還是一個成長期,因為整個移動互聯網還在前期啟蒙階段。就百度來說,2011年的網民搜索至少增長100~150%。2011年并不是最終的市場格局,大家的市場空間都比較大,只是如何去滿足用戶需求,進而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四 必須跟運營商、終端廠商深度合作、共贏
移動互聯網產業鏈跟互聯網產業鏈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運營商和終端廠商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移動搜索很多特性,只有跟運營商、終端廠商深度結合,才能夠得以發揮。比如用戶勢態感知,終端廠商和運營商有巨大優勢,他們非常了解用戶。所以,百度抱著特別開放的心態希望能夠跟運營商、終端廠商有深入的合作,打造真正能夠體現移動搜索優勢的產品,提升搜索質量。
運營商知道用戶是誰、用戶手機上網的使用習慣,廠商知道某一款終端的定位是什么樣的人群。所以,我們非常希望能夠跟運營商、廠商進行深度合作。事實上,這樣的合作也在醞釀當中,百度正和多家終端廠商商談,包括摩托羅拉、索愛、三星、諾基亞等。我們在跟合作伙伴戰略合作的時候,經常會說到百度對于合作伙伴有什么價值,我覺得有幾個層面:一是品牌的強強聯合,百度在中國的互聯網領域是一個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品牌;二是百度在搜索上的技術和產品多年的積累,能夠為合作伙伴、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滿足更多的用戶需求;三是商業價值,百度是開放的,愿意跟合作伙伴去分享商業價值,百度聯盟有非常清晰的戰略定位,基于這樣的商業開發都會跟合作伙伴一起來做。百度聯盟每年分出去的錢大概有7、8億。
國家政策監管對國家級搜索的扶持,如人民網的人民搜索、新華社和移動的合作,將形成一系列獨立品牌或產品面世,這種更符合國家政策要求的搜索引擎對百度帶來一定的沖擊力,但由于各自的定位不同,如人民搜索以新聞搜索為核心,而百度繼續以自有特色一步一步持續發展,所以彼此之間并沒有太大的沖突。搜索引擎技術非常發雜,包含了數據規模、索引粒度、檢索策略等多個方面,成功與否并不是單純靠技術或架構,而在于策略,如現階段百度針對特定搜索請求的策略優化,就達到了很好的效果。搜索的計算深度需要持續大力投入,如需提升10%相關性,就意味著計算能力要提高500%,即服務器要增加5倍,未來百度也將在這方面投入更多。
五 搜索廣告最有可能率先在移動互聯網上延展商業模式
目前,傳統的互聯網門戶已經開始走下坡路,門戶只是互聯網發展特定階段的一個產物,在互聯網發展初期,由于信息極度匱乏、資源有限,門戶通過內容的聚合來吸引用戶。而隨著整個互聯網的發展,用戶對互聯網的使用越來越成熟,多樣性的選擇是必然的,任何一個垂直領域都可以做得很優秀,門戶失去了優勢。移動互聯網為門戶帶來了新的希望,但目前移動互聯網還處于發展期,環境和用戶的復雜性、市場的多變性等因素導致其很難形成不同于傳統互聯網的新商業機會,所以我認為兩三年內更現實的是既有互聯網成熟的商業模式向移動互聯網的移植或者說延伸。搜索廣告仍然是最有可能率先在移動互聯網上延展的成熟商業模式。未來隨著整個移動互聯網用戶群的不斷壯大,隨著整個行業對商業模式的探索,也不排除有新的商業機會,但很難跳出搜索廣告、游戲、電子商務這幾類大圈子。未來幾年移動互聯網將延續互聯網成熟的商業模式發展,其中搜索是最有可能率先在移動互聯網上延展的成熟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