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最新文章 我國70噸級可重復使用液氧甲烷發動機熱試車成功 3月7日消息,據“中國航天科工”官微發文,由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鳴鳳”二號70噸級可重復使用液氧甲烷發動機圓滿完成多次起動、變推、額定等多工況熱試車考核,試車達到預定目標。 據悉,本次實驗采用火箭公司自主研發的液氧甲烷發動機,飛行時間22s,空中懸停9s,懸停高度精度0.15m。 試驗箭著陸姿態平穩,著陸位置精確,箭體狀態良好,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去年11月,這款70噸級可重復使用液氧甲烷發動機順利完成200s全系統長程熱試車。 今年1月26日,航天科工自主研發的快舟火箭可重復使用技術試驗箭順利完成垂直起降試驗。 本次試驗的成功為快舟系列可重復使用液氧甲烷運載火箭的研制,奠定了堅實基礎。 發表于:3/8/2024 藍箭航天首臺天鵲 A 發動機交付 3 月 7 日消息,國內商業航天公司藍箭航天今日宣布,朱雀二號 02 批遙一運載火箭二級發動機于湖州藍箭航天動力制造基地完成裝配和驗收工作,作為首臺天鵲 A 發動機,即將亮相嘉興藍箭航天中心,開始火箭總裝工作。 發表于:3/8/2024 SpaceX一天內完成三次火箭發射 3月7日消息,從美國時間周日晚到周一晚,SpaceX在得克薩斯州、佛羅里達州及加利福尼亞州的團隊陸續完成了三次獵鷹9號火箭的發射任務,并完成了星際飛船第三次試飛發射前的整體流程演練。SpaceX期望這樣的忙碌成為常態。 自今年年初以來,SpaceX平均每三天就完成一次發射。盡管如此,最近這種密集的發射頻率對于公司而言仍屬罕見。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家發射機構能夠達到這樣的發射節奏。 SpaceX此前已在其四個活躍的發射臺上各部署了一枚待發射的火箭。然而,SpaceX在24小時內所取得的成就特別引人注目。在至少四個控制中心,工程師們同時密切監控著航天器與火箭的操作,確保一切順利進行。 快速發射 發表于:3/8/2024 馬斯克稱SpaceX“星艦”重型火箭很快第三次試飛 近日,SpaceX公司在社交平臺X上分享了關于為“星艦”火箭試飛開展加注推進劑測試工作的消息,馬斯克隨后轉發該帖子并在配文中稱,“星艦”正在為第三次試飛做準備。 據悉,星艦前兩次試飛均以失敗告終。 不過官方認為是取得了巨大進展,超級重型助推器完成全程燃燒,并和上層星際飛船成功分離,第三次飛行的成功可能就在眼前。 發表于:3/7/2024 中國計劃2030年前后去火星采樣并返回 3月6日消息,嫦娥五號任務時,我們從月球帶回了1731克月球樣品,而火星采樣返回的計劃也在按部就班的進行中,且十分順利。 據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制人員孫澤洲在兩會期間透露,我國計劃2030年前后實施火星采樣返回。 發表于:3/7/2024 我國4米級可重復使用火箭計劃2025年首飛 據國內媒體報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究發展部部長王巍院士今日在接受采訪時透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正在加速研制4米級、5米級可重復使用火箭,計劃分別于2025年和2026年首飛。 我國4米級可重復使用火箭計劃2025年首飛 同時發力突破高性價比商業衛星關鍵技術,推出通信、導航、遙感及綜合性商業衛星產品。 發表于:3/5/2024 SpaceX一手獵鷹火箭發射龍飛船:13次送53人進入太空 3月4日11點53分,SpaceX使用一枚全新的獵鷹九號火箭,發射了奮進號載人龍飛船(Endeavorr),將四名宇航員送入太空,后續將于國際空間站對接。 這是SpaceX今年的第二次載人發射任務,所用獵鷹九號火箭編號B1083.1,是首次發射,并成功在陸上回收。 發表于:3/5/2024 中國首次完成艙外維修任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4年3月2日13時32分,經過約8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七號航天員湯洪波、唐勝杰、江新林密切協同,在空間站機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員的配合支持下,完成全部既定任務。 航天員湯洪波、江新林已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在上次出艙維修試驗的基礎上,此次出艙活動重點完成了天和核心艙太陽翼維修工作,消除了前期因太空微小顆粒撞擊產生的影響,經評估分析,太陽翼發電性能狀態正常。 這是我國航天員首次完成在軌航天器艙外設施的維修任務。 出艙活動期間,航天員還對空間站艙體狀態進行了巡檢。 按計劃,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期間還將開展大量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 發表于:3/4/2024 我國可重復使用火箭研制整體進展順利 對于大家都很關心的中國可重復使用火箭,全國政協委員、運載火箭專家容易表示:“我國可重復使用火箭研制整體進展非常順利。” 她表示,可重復使用火箭有四大類關鍵技術:落得準、接得穩、用不壞、修得快,而這也是航天人聚焦的關鍵技術。 發表于:3/4/2024 長八改火箭二子級暨通用氫氧末級全系統試車成功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消息,今日,長征八號改進型火箭(簡稱“長八改火箭”)二子級暨通用氫氧末級第二次點火試驗成功完成,標志著歷經兩個多月的通用氫氧末級全系統試車順利結束。 發表于:3/4/2024 2023年航天電子十大突破技術評選結果揭曉 由《電子技術應用》雜志社主辦的“2023年航天電子十大突破技術評選活動”自1月15日上線以來,獲得了眾多工程師網友們的積極參與和討論!經過數千名網友的票選和雜志社編輯團隊、特約顧問的綜合評定,現將2023年航天電子十大突破技術評選活動結果公示如下! 發表于:3/1/2024 人工智能安全關鍵型系統中的驗證和確認 隨著世界各個國家/地區紛紛制定人工智能相關法規,設計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統的工程師必須滿足這些新出臺的規范和標準要求。在 2023 年 10 月 30 日,美國白宮也頒布了一項關于人工智能法規的行政命令,強調穩健的驗證和確認(V&V)過程對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統至關重要。該指令要求人工智能公司報告和測試特定模型,以確保人工智能系統按預期運行并滿足指定要求。 發表于:3/1/2024 俄羅斯發射“流星-M”氣象衛星以及18顆小型衛星 2 月 29 日消息,今天 13:43,俄羅斯在東方發射場 1S 工位用一枚聯盟 2-1b / Fregat-M 運載火箭將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 Meteor-M No.2-4 發射升空,一同發射的還有 17 顆小型衛星和伊朗用于觀測月球的 PARS-1 研究衛星。 起飛 9 分 30 秒后,衛星上面級組合體與火箭分離,進入初始轉移軌道,后續將依靠上面級完成衛星的部署入軌。 俄羅斯發射“流星-M”氣象衛星以及18顆小型衛星 發表于:3/1/2024 我國成功發射衛星互聯網高軌衛星01星 2月29日21時0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高軌衛星01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肖鑫江攝) 新華社西昌2月29日電(楊曉敏、崔婉瑩)2月29日21時0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高軌衛星01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這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10次飛行。 發表于:3/1/2024 中國航天藍皮書來了,2024計劃百次發射 2月26日,航天科技集團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3年)》(簡稱《藍皮書》)。就公布的內容顯示,2024年將是中國航天的“大年”,各項任務數據將創歷史新高。 全年百次發射任務,集團占七成 《藍皮書》顯示,2024年中國航天全年預計實施100次左右發射任務,有望創造新的紀錄。在這100次左右發射任務中,航天科技集團計劃安排近70次(剩余30次預計為商業火箭計劃),將發射290余個航天器,實施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務,包括: 完成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和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 發表于:2/29/2024 ?…21222324252627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