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最新文章 我國提出的全球首個電力儲能用超級電容器國際標準立項 7月16日消息,近日,由我國提出的《電力儲能用超級電容器》國際標準提案在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成功立項。 發表于:7/17/2025 全棧自主可控!千億級發電行業大模型“擎源” 發布 6月30日消息,據媒體報道,由國家能源集團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千億級發電行業大模型——“擎源”發電行業大模型正式發布。 據悉,“擎源”大模型結合發電產業多場景、高復雜度、強專業性的特點,依托國家能源集團全球最大裝機規模、海量數據資產和全場景應用矩陣。 發表于:6/30/2025 高壓 BMS 如何增強安全性并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 電池儲能系統 (BESS) 在住宅、商業、工業和電網儲能的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現代 BESS 中,電池管理系統 (BMS) 如同電池組的大腦,監測電壓、電流和溫度等參數,并深入了解充電狀態(評估可用剩余電量)和運行狀況(評估電池芯的整體狀態和老化程度)。通過確保更好的電池監測器的精度并增強系統級安全性,BMS 可以有效維持能源使用效率,延遲電池的過早老化,從而延長 BESS 壽命。 發表于:6/29/2025 國內高性能硅光電倍增器產品實現關鍵自主化 6 月 25 日消息,中廣核核技術發展有限公司(中廣核技)今日官宣,我國高性能硅光電倍增器(SiPM)國產化取得突破。 中廣核技旗下中廣核京師光電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簡稱“中京光電”)打造的 SiPM 封裝產線成功通線,并提前達成器件良率超 90% 的目標,標志著國內高性能 SiPM 產品實現關鍵自主化,成功打破國外長期壟斷局面。 發表于:6/26/2025 破解新能源海量接入困局 引領新型電力系統數智化變革 截至2024年底,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已達14.1億千瓦,占總裝機比重突破 40%,全球新能源裝機規模更已跨越100億千瓦門檻。這一數據背后,是電網從“單向傳輸”向“源荷互動”的劇烈轉型——當某沿海省份因臺風導致10千伏配網通信中斷、百萬千瓦海上風電瞬間失去調度控制時,傳統電力通信網絡的短板已成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 “阿喀琉斯之踵”。尤其在分布式光伏遍布城鄉、充電樁成為家庭用電“新成員”的當下,通信網從“電力配角”向“智能神經”的升級,已成為破局新能源高效集控的核心關鍵。 發表于:6/24/2025 基于特征選擇和優化CNN-BiLSTM-Attention對SF6斷路器漏氣故障診斷 SF6(六氟化硫)斷路器是保障電網穩定運行的重要設備,但其在長期使用中容易發生漏氣問題,既影響設備性能,又威脅電網的安全性。為精準診斷SF6斷路器的漏氣故障,提出了一種基于Gini指數特征選擇和貝葉斯優化(Bayesian Optimization, BO)的CNN-BiLSTM-Attention組合模型。首先,針對影響SF6斷路器漏氣的內外部因素,進行特征映射與重要性分析,并采用KMeans-SMOTE技術解決數據分布不均的問題。其次,利用基于Gini指數的方法篩選關鍵特征,并通過貝葉斯優化精調CNN-BiLSTM-Attention模型的超參數以提升分類性能。實驗結果表明,設備缺陷、運行年限、運維水平、天氣和溫度是導致漏氣的主要因素。與其他模型相比,所提方法在漏氣故障的0/1分類任務中展現出更高的分類精度和魯棒性。研究不僅驗證了方法的有效性,還揭示了引發SF6斷路器漏氣的關鍵因素,為設備巡檢和運維管理提供了科學支持,進一步提升了電網運行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發表于:6/18/2025 電力系統較大波動數據條目自適應檢索方法研究 針對電力系統數據具有復雜性、多樣性特點,導致檢索難度過高的問題,設計了電力系統較大波動數據條目自適應檢索方法。依據電力系統出力變化率,選取二分量一維混合高斯模型,構建電力系統波動概率分布模型。對比概率分布模型模擬的電力系統波動數據與量測數據,依據判定閾值辨識電力系統較大波動數據條目,構建數據條目檢索庫。利用哈希函數獲取檢索庫內較大波動數據條目的哈希特征,生成二值碼。較大波動數據條目檢索時,生成用戶檢索詞的二值編碼,計算檢索詞二值碼與檢索庫內條目二值碼的漢明距離,并對其加權處理,利用加權漢明距離排序數據條目,獲取較大波動數據條目的自適應檢索結果。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夠依據用戶輸入的檢索詞,自適應檢索電力系統較大波動數據條目,檢索結果的歸一化折損累積增益均高于0.9,檢索時間低于500 ms。 發表于:6/18/2025 基于機器閱讀理解的電力安全命名實體識別方法 為解決現有命名實體識別方法在電力安全規程等領域文本中識別效果不佳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機器閱讀理解的電力安全命名實體識別方法。首先,使用預訓練模型對待識別文本進行編碼處理得到文本向量表示。其次,利用層次化注意力機制捕捉嵌套實體間的層次關系,重新分配文本序列的注意力權重;在此基礎上,利用分類器預測文本中實體范圍,得到最終實體識別結果。將該方法在ACE 2005與OntoNotes 4.0公開數據集上進行驗證,對比主流方法其取得最優的識別效果,在電力安全領域實體識別場景下,該方法可達到89.3%的識別準確率,實現電力安全領域命名實體的精準識別。 發表于:6/18/2025 數據驅動的商業負荷集群動態聚合研究 商業負荷集群的動態聚合對提高電網的調度靈活性、優化需求側管理以及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具有重要意義。基于典型相關分析(CCA)選取商業負荷特征,并結合DBSCAN 和 K-means等聚類算法對負荷進行分類,以構建適用于不同場景的負荷集群。進一步,提出了三種負荷聚合標準,即基于調節速度、負荷穩定性和經濟性的標準,并分析不同標準下的商業負荷聚合特性、適用性及其在電力調度中的潛在應用。 發表于:6/18/2025 AirGAN:空調機理模型增強生成對抗模型 為引導資源龐大、調控靈活的空調負荷參與需求響應實現“源荷互動”,保障電網的安全經濟運行,各大研究單位開展了樓宇空調需求響應實時控制仿真與實踐研究。然而,如何準確地估算空調的負荷,并對空調負荷進行預測是目前面臨的重要挑戰。當前主流方法包括模型驅動型、數據驅動型兩種方法體系。其中模型驅動型依賴對空調負荷的建模,難以實現對空調負荷復雜變化的模擬。數據驅動則是依賴大量數據進行模型訓練,但難以覆蓋空調負荷的各類特點。為此,擬從模型驅動及數據驅動相結合的角度進行空調負荷的智能擬合,以提升空調負荷生成預測的準確性和適應性。提出了一種基于機制模型與生成對抗網絡(GAN)相結合的負荷生成方法和模型AirGAN。該方法通過GAN生成器生成的虛擬數據,持續調整物理模型的超參數,以使其更好地符合實際空調負荷特性。同時,采用GAN判別器對機制模型預測的負荷進行判別,以此訓練機制模型,從而提升其預測精度。 發表于:6/18/2025 華為攜手清華大學與岳能科技,共同探索智慧新能源集控新未來 2025年6月11日至12日,“數字賦能·AI驅動——新能源智慧集控和數智化場站論壇”在上海練秋湖隆重舉行。本次論壇由清華大學新型電力系統運行與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主辦,國家能源互聯網產業及技術創新聯盟能源數字化專委會支持,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北京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承辦,國家能源互聯網產業與技術創新聯盟能源數字化專委會協辦。來自政府主管部門、科研機構、行業領軍企業及產業鏈上下游的數百位嘉賓齊聚一堂,圍繞新能源數智化轉型的技術路徑、實踐成果與未來方向展開深入交流。 發表于:6/18/2025 智芯公司RISC-V 高性能CPU芯片通過賽西實驗室權威檢測 近日,智芯公司自主研發的RISC-V高性能CPU芯片通過工信部直屬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賽西實驗室檢測,標志著智芯公司在RISC-V高性能CPU芯片領域取得關鍵突破,自主研發實力獲得權威認可。 發表于:6/14/2025 明陽電氣獲“旋轉輸送電設備”新專利認定 明陽電氣(301291)新獲得一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專利名為“旋轉輸送電設備”,專利申請號為CN202421799459.8,授權日為2025年5月16日。 發表于:6/13/2025 華為數字能源發布全球首個構網型光儲解決方案 6 月 11 日消息,在今日的上海 SNEC 展期間,華為數字能源舉辦了以“鑄就高質量,激發 AI 潛能,開啟全面構網新時代”為主題的華為智能光伏戰略與新品發布會。 華為發布了最新的智能光伏戰略以及全球首個構網型光儲解決方案 —— FusionSolar9.0 智能組串式構網型光儲解決方案。同時,華為數字能源聯合 13 家企業和組織發起全面構網倡議,推動加速進入全面構網新時代。 發表于:6/12/2025 我國自主研發的新能源大電網運控系統發布 5 月 20 日消息,據央視新聞從國家電網了解到,我國自主研發的高比例新能源大電網運行控制系統發布,標志著我國率先攻克了超大規模新能源接入大電網這一世界級難題。 據了解,我國新能源裝機占比目前已超過四成。隨著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如何確保大規模新能源安全穩定接入大電網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為此,我國自主研發了新能源大電網運行控制系統。該系統覆蓋國家電網經營區的 6 萬多座變電站和數十萬座新能源場站,具備單日 3.6 億千瓦新能源的快速經濟調配能力,支撐國家電網成為全球新能源消納規模最大的電網。 發表于:5/21/2025 ?12345678910…?